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解题探析.pptx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议论文阅读 解题探析 培训师:王何玛珏 目录 CONTENTS 要素方法探析 01 一.论点 1.内涵: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从全文来看,它必定能统摄全文。 2.如何提炼或概括文章的论点 首先,要明确论点的表述形式。 在形式上论点应是一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应该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意义的明确的判断或陈述。它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并且一定要有明显的倾向性。 其次,要把握论点的位置 它在文章中最常见的情况有: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处;文中没有直接体现中心论点的语句,但是,通过将文中各部分的意思进行推敲、整理,找出集中议论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最后,找出论点的方法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大多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再组织论据证明论点。也有将论点放在文末的,这是因为有些文章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章中间,这是因为文章一开头便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具体方法: ①明确论点,看能否在文章中找到一句,与我们初读时感受到的“是什么”中心意思一致的句子。要相信,议论文的作者为了使自己的中心论点鲜明。十有八九要在文中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一般会有这样的原句,我们可以把它勾划下来,如果没有,那就得自己概括一下; ②想一想,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观点,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帮助我们判断:通过论述,作者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该怎样,而不应该怎样。是什么,而不是什么; ③判断你找到的句子是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句,考证它的正确性:这个句子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般不可能是个短语或词组,因为短语或词组一般不能表述一个完整的句意。如果你找到的句子没有这样的特点,只能说明你的发现是错误的。 注意 区别论点和论题: 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2、要求不同。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 3、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 4、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目的:为了更好地纠正学生在概括论点时出现的问题。 链接试题: 2016·海淀一模 ①《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一个人独自苦学,没有学友之间的互相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孤陋寡闻、见识短浅。在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来自两千年前《礼记》的这句话愈发彰显出它的警示意义。 ②朋友间的切磋琢磨,有利于学业上得共同进步,中国传统儒学教育理论特别认同这一点。《周易》云:“君子以朋友讲习。”朋友互相讲所不明之理,习所不熟之理,可使双方受益。孔子强调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充分肯定了朋友之间相互学习的益处。 ③缺乏朋友间的交流研习,常常会使用我们受困于个人的思维局限,难有成就。歌德曾说过:“我们要从前辈和同为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就算是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天赋初中,却是最终建树不多。究其原因,往往是他们在学习研究中不愿与别人交流分享,以致视野狭窄、思路阻塞,纵使天资过人,最终也难成大器。[来源:Z。xx。k.Com] ④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学习与交流。清政府封闭固守,限制对外的交通、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制约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新中国政革放三十多年来,秉承着开放的态度,积极开展对外学习和交流,从“文革”后期百废待举的落后局面,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百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开放交流则进步、封闭禁锢则落后的道理。 ⑤不断学习和交流也是文明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鲜卑文明的融入,让大唐精神增添了一部分豪迈风采;波斯文化的吸收,让中国瓷器多了青花蓝白色调的优雅。中华文明正式因为菠菜众长,兼收并蓄,经历五千年仍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世界文化的交融互动更是如此;唐宋中国,提升了文兵;印度佛教,走进了中国文化……文明形态正如江河,百川交汇才能浩瀚成海,拒绝新流只能成为死水一潭。 ⑥无论个人、国家还是社会。要发展便不可“独学”,只有相互交流、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