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秋季养生保健精编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料:桑叶、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 方法:放入锅中稍煮,然后去渣叶,加入少量白糖即成。 功效:散热清肺润喉,清肝明目,对风热感冒有一定疗效。 桑菊茶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 周鑫:医学硕士 医院团委副书记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萍乡市中医院优秀人才 顺应四季,强身健体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暖春种,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必须与其保持和谐一致,才能保持健康。所以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养生原则。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生,长夏应脾而养长,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秋季人体的特点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 秋天养生的重要原则——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 。 秋季养生原则:生津润燥,以益肺养阴。 起 居 调 养 早睡早起。 秋凉宜冻,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衣服,适时、缓慢增减衣服,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 早晚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 保持室内一定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 五 行 调 养 中医里“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再对应“肝心脾肺肾”。有种说法: 秋天要多吃白色的食物, 像白色的萝卜、白菜,藕,银耳等。 秋天宜穿明亮的衣服。秋天多穿白色 量度高的衣服,可以让心情更愉悦, 别人看起来就有生气。 饮 食 调 养 适当进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秋季宜进补。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容易倦怠乏力讷呆等,此时进补是十分必要。 进补虽然必要,但不可乱补,应注意四忌: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如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少辛增酸,滋阴润肺 以“滋阴润肺(燥)”为基本准则,少辛增酸,忌寒凉。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以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多吃酸能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有些人爱吃酸梅止渴,其实酸梅属于碱性,吃多的影响到胃肠消化机能,容易发生溃疡。 1、常见食物:银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浆、蜂蜜、糯米、莲藕、菱角、芋头、荸荠、白萝卜等。 2、偏酸性水果:苹果,葡萄、石榴,杨桃,柚子,山楂,柠檬,菠萝等; 3、少吃辛辣食物:姜、蒜、韭、葱、椒等; 少辛增酸,滋阴润肺 4、多饮汤水: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 运 动 护 养 早晚天冷,不要在外面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受凉建议在室内运动,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或瑜伽等; 白天户外,建议多缓步走,走到微喘或微微出汗,可增强心肺功能调整气血。 三招补肺运动 第一招,以两手抱头顶,回旋俯仰10次。可疏通颈部及胸背部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肺的生理机能。 第二招,两手相叉置头上,左右摇曳身子10遍。可去关节间风湿寒邪,治疗肺脏诸疾。 第三招,两手拍脚胫(小腿前外侧)10遍。可开胸膈、利肺气,治疗肺脏疾病。做此运动时若能配合叩齿,效果更好。具体方法是轻轻叩齿36次,不要出声。 按揉列缺——润肺滋肾 取穴:两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即是。 作用:可治疗中老年糖尿病、耳鸣、目干涩、更年期不适; 疏风解表,防治感冒。 药 物 调 养 补气药:丹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 养阴药:当归,泽泻,葛根,枸杞,玄参,麦冬,牡蛎等,可促进唾液腺的分泌,可润喉及免疫调节。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生脉饮等。 精神调理 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 多到大自然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