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高质量文档大特价,1折起啦~

《秋天的况味》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为玉堂,又改为语堂。现代作家。福建龙溪(漳州)人。曾获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学校任过教授。1966年由美返台定居。 1976年3月26日去世于香港,4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82岁。 作者部分经历 烧掉结婚证书 林语堂出生于福建漳州城内,婚前曾有两位恋人。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是他的第三位恋人。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而当二人拟订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却有异议,说:“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廖翠凤却坚决果断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就是这句话一锤定音,成就了林语堂与她的婚姻。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结婚后,他征得廖翠凤的同意,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烧掉结婚证书,表示了他们永远相爱、白头偕老的决心。婚后不久,林语堂和廖翠凤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在哈佛读了一年,助学金却被停了,林语堂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先在耶鲁大学攻读,获得硕士学位,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   经济困难时,廖翠凤只得变卖首饰以维持生活。终其一生,林语堂在操守上也是绝对纯洁的。美色当前,欣赏一番,幽他一默,亦不讳其所好,惟不及乱耳。 与妻相处之道   如果廖翠凤在生气,林语堂连话也不说一句,保持沉默。倘若真的吵架了,也是吵过就算了,他的绝招是“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他认为夫妻吵嘴,无非是意见不同,在气头上多说一句都是废话,徒然增添摩擦,毫无益处。他说:“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廖女士最忌讳别人说她胖,最喜欢人家赞美她又尖又挺直的鼻子;所以林语堂每逢太太不开心的时候,就去捏她的鼻子,太太自然就会笑起来了。   林语堂曾经说过:“只有苦中作乐的回忆,才是最甜蜜的回忆。”他们即使穷得没有钱去看一场电影,也可以去图书馆借回一叠书,俩人守住一盏灯相对夜读,其乐不改。所以大师亦说,穷并不等于“苦”,他从来没有“苦”的感觉;世俗所谓的“贫穷夫妻百事哀”的逻辑,完全被他推翻了。 林语堂因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因此有“幽默大师”的美誉。主要著作有《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 林语堂经典语录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真正的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迷你裙一样,越短越好。 林语堂是一个自由主义人文知识分子,他学贯中西,著作宏丰,散文、随笔是他作品中的精华。他结合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明清之际性灵作品的长处,加上他本人的天赋气质,使他的文章显示出主人情、通灵性、富幽默的特色。 关于林语堂 1 本文作于1941年1月。作者时年46岁,正初入中年之列。 2 论语派 3 20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的文艺思想 4 林语堂散文的文体模式 论语派 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论语》于1932年9月16日在上海创刊,林语堂主编。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 《论语》初期文章尚多对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的讽刺。 在30年代《论语》时期,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文风就已经视读者为“老友”,自觉追求“以谈话腔调入文”,但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则是在其战时创作中,这篇《秋天的况味》写于1941年,是能代表其风格的成熟之作。 林语堂在创造一种散文笔调, 闲适是这种笔调所形成的文体特征。 林语堂选择的是这样一种道路:与现实拉开离,以自由主义立场写“热心人冷眼看人生”的文章。林语堂自评散文:“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他惯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林语堂的多数小品文都追求幽默的情味,这成了他突出的艺术个性。他的幽默显得从容睿智,行文结构也化板滞为轻松,变矫情为自然,从另一个方面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娓语式笔调是林语堂小品文的主要范式。 课文讲解(总体) 文章一千多字,不分段,文字随思绪而飘,随兴而起,随兴而止,颇为自然纯熟。林语堂的文艺观既受西方浪漫主义和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