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旅夜书怀课件.pptVIP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旅夜书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比较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手法的运用。 2、建立初步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 思考、讨论 1、分析首联中“细草”和“孤舟”两个主要意象的作用。 2、颔联景物有何特征?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 3、颈联中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运用了何种手法?表达了何种情感? 4、尾联使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何种情感? 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1、分析首联中“细草”和“孤舟”两个主要意象的作用。 4、尾联使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何种情感? 比喻 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设问 反衬 直接抒情 五、对比拓展 渡荆门送别 旅夜书怀 李白 杜甫 渡远荆门外, 细草微风岸, 来从楚国游。 危樯独夜舟。 山随平野尽, 星垂平野阔, 江入大荒流。 月涌大江流。 月下飞天镜, 名岂文章著? 云生结海楼。 官应老病休。 仍怜故乡水, 飘飘何所以, 万里送行舟。 天地一沙鸥。 答: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各有特色,不能简单地以孰优孰劣来评判。杜诗用字凝练,注重推敲;李诗流转自然,不事雕饰。杜诗沉郁,给人更多的是力度感;李诗飘逸,给人更多的是动态感。杜诗此联与整首诗顿挫苍雄的风格一致;而李诗此联也与整首诗的明快清雄一致。应该说两人各有特色,各尽其妙。所以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王维的诗则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由于他精通美术和音乐,又信仰佛教,所以他的诗充满了朦胧含蓄之美,充满了娴静、恬淡之情,充满了诗情画意,清新秀美,让人遐思不尽。这与杜甫的沉郁苍雄、李白的飘逸豪放又不一样。 他们三人各显其美,在唐诗这个绚丽多彩的百花园中各以自己的独特风格争奇斗艳,焕发着自己独有的生命活力。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有哪些? (1)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作的这首诗。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作的这首诗;(2)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3)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两诗的前后结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由近展远,由狭而阔,大江,大地,星月,繁复的立体空间景象,映入胸怀。两诗的结句虽以“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作无穷无尽的遐想。 这两首诗的不同点在哪里? (1)李白写《渡荆门送别》是青年时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游历时而作。《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 ,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辞去了幕僚的职务,带家眷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阳县云安镇途中而作。两诗相差的年代刚好40年; (2)心境不一样,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开阔,,神荡胸襟,豁然开朗,兴奋喜悦之情,言于溢表。举目从没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蓝天之间,成了渺渺的一线。李白的诗里,只有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思乡的情怀,而没有人生风雨历程的伤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样,蹇途人生,时运不济,颠沛流离,穷困缠身。恰又辞官飘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苍凉。在静静的夜里,在凄凄的江上,杜甫独自一人守着孤舟,多么悲凉和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这开阔的场景更衬托了杜甫的这种悲凉和孤独。李白诗的画面固然是一种令人遥想的大画面,是很美的,但杜甫这首诗却能深入到欣赏者的情感的内部,刺激欣赏者的心灵,一种对杜甫生活处境的同情和感叹油然而生。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扩展阅读: 阅读并赏析杜甫《去蜀》一诗: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隘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 旅 夜 书 怀 杜 甫 《旅夜书怀》的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