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方法论之二十二:组合超额回报来自那儿.docxVIP

资产配置方法论之二十二:组合超额回报来自那儿.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组合业绩归因的方法 3 持仓分析法 3 回报分析法 6 组合业绩归因的应用 8 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 CPPIB 业绩归因 8 PIMCO 总回报基金业绩归因 11 图表 图表 1: 组合业绩归因的主要方法 3 图表 2: CPPIB 参考组合的构成经历了若干次调整 9 图表 3: CPPIB 单期业绩归因组合的结构 9 图表 4: 2019 财年 CPPIB 业绩归因结果 10 图表 5: 采用单期归因法对 CPPIB 历年业绩归因 10 图表 6: 资产配置与资产内选择效应的累积超额回报 11 图表 7: PIMCO 总回报基金历史业绩 11 图表 8: PIMCO 总回报基金 2013 年资产配置 12 图表 9: PIMCO 总回报基金的修正久期低于基准指数 12 图表 10: PIMCO 总回报基金与基准指数的归因分析 13 图表 11: PIMCO 总回报基金样本期间回报率分解 13 图表 12: PIMCO 总回报基金超额回报率来源 13 组合业绩归因的方法 优异的投资业绩很可能不仅仅来自于投研能力,还会有运气的成份,对组合业绩归因有助于识别业绩真正的驱动因子。对于多资产组合,在单一资产投资的基础上增加了配置环节甚至还有委外投资,投资决策层级更多、更复杂,为了评价业绩优劣、识别投资风格、遴选外部投资管理人、改善与优化投资决策就更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定量的业绩归 因。业绩归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持仓分析法(Holding based)和回报分析法(Return based)。前者可以将组合的业绩拆分到资产配置、资产内选择等环节,后者可以将业绩解释为基本面、波动率、动量、反转等因子。 组合业绩归因持仓分析法回报分析法配置作用选择作用交叉作用横截面回归时序回归大类资产 国家地域行业股票债券单期归因波动率动量盈利期限信用波动率多期归因图表 1: 组合业绩归因的主要方法 组合业绩归因 持仓分析法 回报分析法 配置作用 选择作用 交叉作用 横截面回归 时序回归 大类资产 国家地域 行业 股票 债券 单期归因 波动率 动量 盈利 期限 信用 波动率 多期归因 资料来源: 持仓分析法 Brinson and Fachler (1985)1和 Brinson, Hood, and Beebower (1995)2为持仓分析法提供了基础的方法论框架。Brinson and Fachler (1985)是针对股票投资组合提出的业绩归因框架, Brinson, Hood, and Beebower (1995)将其拓展到多资产组合。两者在细节上有一定区别, 但基本思路一致,即将超额回报分解为配置、选择以及交叉因素的影响。不过,在实践中往往会对这两个理论模型进行一定改进: 其一,将交叉因素融合到配置和选择因素中。配置和选择因素较容易理解,分别对应的是超配或者低配某类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以及资产内进一步优选带来的超额收益。交叉因素缺乏实际含义,是倒挤项。实践中,通常会将其融合到配置和选择因素中,更直观 的体现“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决策带来的超额回报。 其二,采用几何收益率进行多期归因。采用持仓分析法时还会遇到单期和多期归因的问题。通常是先进行单期归因,然后再加总。但单期业绩归因采用的算术回报率是无法多期加总的,需要增加一系列的平滑过程。更合理的方法是采用几何回报率,如此就可以 1 Brinson & Fachler. 1985. Measuring non-US. equity portfolio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2 Brinson, Hood, & Beebower. 1995. 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将单期结果简单相加成为多期结果(下文详述)。 下文中,我们先介绍采用算术回报率计算的单期持仓分析模型,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组合总的超额回报就等于各因素超额回报之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介绍基于几何回报率的多期资产归类模型。 单期持仓分析模型 模型输入:模型需要事先得到各资产的权重????、回报率????,以及基准指数中各资产的权 ?? ?? 重????、回报率????。在此基础上,对组合和基准进一步分层和分组。所谓分层,是指按照 ?? ?? 投资决策流程对组合进行层级划分,常见的划分如大类资产配置、国家配置、行业配置 等层级,下文用??表示层级。分组则是确定资产的层级归属,用向量而非标量来表示,下文用??表示组别。例如在一个包含大类资产、国家和行业的多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