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障碍的邹氏图解疗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迫障碍的(邹氏)图解疗法 深圳晴天心理中心 邹光宇教授 强迫障碍不限于强迫症患者,尤其是强迫思维困扰着巨大的人群。本文是笔者十余年图解强迫障碍治疗的方法总结,期望能给同行和大众一个有益的参考。 一、 图解治疗的动力特征假定 “助人自助”是心理学的工作模式。不同学派乃至宗教有不同的甚至更深入的阐述和理解。限于篇幅,笔者简单阐述为:以动力学派的观点来看,具体表现就是,借助求助者自身的心理动力,引领疏导现有混沌、混乱的心理动力系、心能矢量 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心理动力符合物理学矢量的概念描述。组合,达到内驱力的和谐,形成“积极矢量”。心理自愈功能得到发挥,心理功能得到逐步恢复而回归轻松自如状态 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心理动力符合物理学矢量的概念描述。 心能矢量,也就是心理能量矢量,分为“积极矢量”和“消极矢量”,生命力为天赋的积极矢量。符合个体本能与发展需求方向,促进个体环境适应、健康发展的矢量为积极矢量;消极矢量阻碍或者牵制个体的发展。个体的生命历程,就是一个生命力的本能发展矢量释放、衍化、积累、耗费的过程。 二、强迫障碍与心能矢量 强迫障碍的特征现象是,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个体体验与所处场景不符的负面情绪体验。大体上,与强迫障碍相关的心能矢量包括以下范畴: 本能发展矢量,指生命力、生本能和个人价值实现之倾向力。 文化矢量,就是指个体的自体客体集合为参照的动力分化现象。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文化选择、心理预期等内在环境中的自我冲突而衍化出的心理动能,具体来说,就是与个人价值相关的生存、名、利、地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心理活动倾向。 思辨矢量,指心理功能性矢量指标,失调的认知、思辨力,存量经验的运用力、例如偏执、过度高估等是思辨力的反向指标。积极的思辨矢量就是符合个体发展方向的倾向力。 适应矢量,指环境适应倾向,“上善若水”是适应矢量的生动描述。 冲突动能矢量,两个矢量之间的夹角,产生冲突动能,形成侧向动力,这些矢量量能的大小是两个矢量夹角的正弦或余弦的乘积的函数值 正弦、余弦函数用于衡量矢量的侧向和正向分量大小,侧向心理动力会产生摩擦阻碍个体发展。。部分可被通俗表述为“合理的存在焦虑” 正弦、余弦函数用于衡量矢量的侧向和正向分量大小,侧向心理动力会产生摩擦阻碍个体发展。 三、强迫障碍的矢量系统失调 强迫障碍,尤其是障碍症状“发作”时,本能发展矢量减弱、方向偏移,进入横向或者“近乎水平的螺旋状”。 精神拮抗机制“裹挟”了思辨矢量,适应矢量,导致内在的混乱和外显的行为变态。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社会功能逐步受损,困扰者高度痛苦,疲于应付障碍发作时的消极矢量的冲撞,进而适应矢量已被消极的思辨矢量“绑架”,深陷偏执的泥沼。弱化了的发展矢量、积极思辨矢量,偶能让求助者在心理师面前自我解嘲。 强迫障碍者的心能矢量存在三个特征,一是挤压特征。心能矢量的“侧向挤压”—以次级症状形式表现的侧向消极矢量,助推强迫性神经症的靶向发展。二是循环特征。在精神拮抗作用下的损耗性循环。这个循环是恶性的,不断加速的,并不断弱化思辨矢量、本能发展矢量,弱化心理功能,让偏执者更偏执。三是耗竭特征,这个消极矢量的增强,会进而衍生并发症,基于强迫障碍的继发抑郁性心理障碍---本能发展矢量逆转。生本能在这个障碍模式下,不仅以恐惧的方式提供障碍延续的动力,同时强迫障碍---用循环(拉磨)的方式不断耗损个体的生命力。“求生本能”表现为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对死亡的恐惧,具体症状呈现是多变的恐惧现象,并在多种形式中转换、漂移,如利器恐惧系列、疾病恐惧系列,超道德焦虑 超道德焦虑是基于文化、道德参照的敏感阈限降低和强自我监控心理现象。系列等。一旦出现继发抑郁症状,“自杀观念”症状表现的是生本能的悖论现象— 超道德焦虑是基于文化、道德参照的敏感阈限降低和强自我监控心理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强迫障碍继发抑郁时,一旦医院心理科医师误诊,当作抑郁症、或者广泛焦虑障碍,施以药物长程治疗,极易耽误强迫障碍的治疗甚至出现自虐、自杀的后果。事实上,除非症状带来的痛楚难以忍受,用药物可作适度缓解外,迄今,大多数药物对于强迫障碍治疗效果不明显。 显然,化解强迫障碍,首要的任务就是,以非药物的方式,梳理心理动力的矢量方向,“摧毁”强迫障碍的循环模式;进而是思维与人格倾向的合理化。 本文阐述的强迫障碍(邹氏)图解疗法,就是基于前述基本理论假定的。 四 强迫障碍(邹氏)图解疗法的效能机制 1.心理动力学假定:如前所述。 2.次级症状消除假定,表现为心能矢量整合,矢量方向调节,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双向平衡。 3.解释性治疗的疏导假定:解释性治疗,直接疏导心能矢量方向,提升思辨矢量的量能,化消极为积极。 4.外化与分离假定:消除精神拮抗的消极逻辑,形成本能发展矢量的抽离校正和提升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