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 在网上通读了他的巨著 《给教师的建议》 这本书之后,给了我很大触动。这本书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它让我深深的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作为一个人合格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给教师的建议》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我们每天忙忙碌碌,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 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课题,教研活动,培训学习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书中了解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教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取百家之长。我们所教的学科里教科书所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爱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素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我更加感觉到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禾苗。对学生的爱既要象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 倾斜。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 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我们班有一些单亲孩子,他们的都学习习惯不怎么好,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我更加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那么爱 学生我们又应如何来爱呢?看了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目录,我被第二十二条“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吸引了。我想每个老师,看到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总是很欣喜。不禁问自己,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吗?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从教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尽量让孩子喜欢自己,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所以孩子比较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所教学科,孩子就能比较认真听课,他们就能积极认真完成你布置的作业和任务。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 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 ”教师都要思考, 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 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这里,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 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用 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建议了。通向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的途径,就是知识要有现实性和积极性,对于我们老师,所知道的内容要比课标上要求的多十倍乃至几十倍。 教师的天职在于教书育人,我们教出一批大学问家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们能为祖国培养一批批各级各类的建设人才那更是可喜的。我们要教书更要育人。篇二: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我感觉到自己是那么的无所适从。除了向老教师取经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了。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一条谈一个 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 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使我真正开阔了眼界。 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于教学还很陌生,尤其是作为一年级学生的班主任,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安全教育、批改作业等,一天时间一转眼便过去了,可收获甚微。因此,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 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 、“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个真正的人应 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几乎令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 “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 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 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在提出问题后, 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 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 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 提到的 “因材施教” 。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 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 性发 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 的成功的乐趣” ,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 地进步,才会“点 燃起成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