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见多发内分泌腺瘤1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见多发内分泌腺瘤1例 郭露秋 卢福恭(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辽宁沈阳110167) 【中图分类号】R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 ( 2012 ) 01-0063-02 患者女性,26岁。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后枕部剧烈疼痛,为搏动性 持续性疼痛,伴头晕,前往医院就诊,测血压:144/98m m H g,头颅CT示:蛛 网膜下腔出血,予灯盏细辛及丽扶欣静点,血压自行恢复正常,头痛症状好转。 后间断出现头晕,伴后枕部麻木感,头痛不明显,未监测血压。三个月后体检时 发现空腹血糖:6.85mmo l/L, B P: 115/90mmHg,腹部B超提示:胰尾部可见囊 实性包块(6.1times;5.4c m),查腹部增强CT提示:双肾上腺区囊实性占位性 病变,左侧4.8times;5.6cm,实性部分CT值110H U,囊性部分CT值30HU, 右侧1.5times;1.7cm, CT值68HU。腹部MRI平扫+增强:双侧肾上腺区病变, 左侧 4.6times;5.2times;6.5c m,右侧 1.6times;1.7times;2.2c m,考虑为嗜珞 细胞瘤。行颈部B超发现甲状腺多发结节,双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恶性, 诊断为多发内分泌腺瘤II b型,予酚节明2.5mg Q12h po,后加量至10m g Q12h po。 后行腹腔镜双侧肾上腺嗜辂细胞瘤切除术,双侧甲状腺全切+右侧颈淋巴结清扫 术,手术过程顺利,病理为:(左右肾上腺)嗜辂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淋巴 结转移癌。可明确诊断为诊断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1b型:双侧肾上腺嗜珞细 胞瘤、双侧甲状腺髓样癌。 多发内分泌腺病是指非原发于下丘脑■垂体轴异常所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 分泌腺体病变,以自主性高功能(MEN)或功能减退(PGA)为特征的多个内分 泌腺体受累的两类综合征。 多发内分泌腺肿瘤(MEN)综合症是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先后出现2各或 2个以上内分泌腺体肿瘤或增牛而产牛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可呈家族性发病。该综合症可分为ME N-I型(Werner综合症)和MEN-II 型,其中MEN-II型又分为MEN-lla型(Sipple综合症)和MEN-llb型(粘膜神经 瘤综合症)。 发病机制: 1、 多腺体起源上的同一性:多数MEN病变组织起源于胚胎期神经悄。 但甲状旁腺起源自咽囊,腺垂体起始于胚胎口腔Rathke囊,不同于起源于神经 悄的MEN细胞。 2、 基因突变:与原癌基因RET的突变与激活有关,目前已知突变部位 位于原癌基因RE T第10号和□号外显子编码的半胱氨酸丰富的胞外区域,突 变使胞外的保守的半胱氨酸突变为其他氨基酸而引起受体二聚化,并引起其胞内 部分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从而激活酪氨酸激酶途径。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部位 的突变在不引起受体二聚化的情况下,亦能引起受体自身磷酸化,从而激活酪氨 酸激酶途径。 3、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 一、MEN-I 型(Werner 综合症) We rmer综合征的发病率极低,自然发病年龄为30?50岁,无明显性 别差异,外显率很高,累及的内分泌腺体包括甲状旁腺,胰岛细胞和腺垂体。 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MEN综合征中发病率很高,常是ME N1家 族成员唯一岀现的病变和部分ME N1最先出现的病变。病理表现为甲状旁腺增 生、结节或腺瘤。其临床表现体征与散发的原发性甲旁亢相同,但常伴消化性溃 疡(胃泌素瘤所致)。确诊后,必须尽早手术切除,以免高血钙诱发遗传发病倾 向的胰岛细胞肿瘤发病。 2、胰岛细胞肿瘤:7.5%M E N1病人可发生。多数为内分泌分泌性, 少数为非内分泌分泌性。前者多发生胃泌素瘤(67%)、部分发生胰岛素瘤(29%)、 少数发生胃泌素瘤合并胰岛素瘤(9%)及胰高血糖素瘤(4%)o增生的胰岛细胞 可分泌胰多肽(PP),故M EN1病人血清PP增高者甚多。M EN1中的胃泌素瘤 症状与散发性者相同,但一般ME N1有胃泌素瘤者均伴有甲旁亢。定位诊断迄 今仍有困难,一般作血清胃泌素测定以明确诊断,如基础胃泌素300p g/ml以上 即可确诊。治疗上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缓急,并须明确有无甲状旁腺病变并存,切 除甲状旁腺病变后胃泌素常可降低而溃疡病变缓解。保守治疗消化性溃疡无效或 岀现各种严重并发症者,需做全胃切除。 3、 垂体腺瘤:泌乳素瘤甚多见,生长激素瘤次之,ACTH瘤罕见。1/4 垂体肿瘤患者垂体功能减低,与垂体受非分泌性肿瘤压迫或同时因高泌乳素血症 引起的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有关。 4、 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40%,非功能性。 5、 甲状腺病变:20%,非髓质肿瘤,偶可为高功能结节,胶性甲状腺 肿,桥本氏甲状腺炎。 6、 少数可出现类癌瘤,常见于气管、十二指肠、胸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