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录病毒HIV-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1 患者,男,24岁,有一同性伴侣3年。 最近半年疲倦,持久性腹泻,体重明显减轻,持续淋巴结肿大、盗汗和多汗,近2周出现全身肌痛,低热,体温37.4~38.7℃,关节痛,口腔毛样白斑,皮肤散在疱疹,未进行过任何治疗。 血常规检查,WBC 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65%,淋巴细胞百分比(LEM):25%, CD4+T 250×106/L。 X线肺部检查可见间质性肺纹理增强,未见明显结核病灶。 思考题 本例可能是什么疾病?为什么? 应做哪些病原学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 如何防治疾病传播? 反转录病毒 Retroviruses 提纲 反转录病毒的共同特性和分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重点) 流行病学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原则 反转录病毒的共同特性 属于反转录病毒科。 球形,有包膜 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正链RNA。 含有反转录酶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形成前病毒(provirus) 有些成员能引起肿瘤 分类 反转录病毒科分7个属, 其中3个属的成员能感染人类 慢病毒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牛白血病病毒属: HTLV-I 泡沫病毒属: 人泡沫病毒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提纲 流行病学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重点:gp120, gp41 病毒的复制:重点:受体,前病毒 型别与抗原变异:重点:高度变异性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掌握) 致病机制:重点:主要靶细胞 临床表现:分4期 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筛查和确认的实验 防治原则:药物的分类和HAART 发现历史 1981年6月, 美国CDC首次报道了5例不明原因卡氏肺孢菌肺炎病例,均为同性恋者。这些病例后被称为AIDS 1983年和1984年从AIDS患者分离到病毒 1986年正式命名为HIV 现状 全世界HIV感染者超过4,000万。 最严重地区:非洲,亚洲。 中国: HIV感染人数估计约为70~84万, 70%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 AIDS患者约为8万。 中国HIV流行 中国1985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随后的流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88):国外病例输入期。 第二阶段(1989-1993): 播散期, 云南吸毒人群。 第三阶段(1994-现在): 增长期。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结构 包膜蛋白 gp120:表面刺突,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gp41:跨膜蛋白,促进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 基质蛋白P17 衣壳蛋白P24 核心: +ssRNA二聚体 逆转录酶 整合酶 核衣壳蛋白P7 其他病毒蛋白:蛋白酶,等 2. 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 三个结构基因 gag:编码核心蛋白,p24 pol:编码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类 env:编码包膜蛋白,gp120,gp41 六个调节基因 tat:调节基因转录 rev:调节蛋白表达 nef, vif, vpr, vpu 3.复制 1. 吸附 受体: 细胞表面的CD4分子 共受体:CCR5、CXCR4、 新发现受体:整合素α4β7 (2008-2-10 Nature? Immunology) 生物合成 病毒RNA 4. 分型与变异 1. HIV-I:世界各地主要流行 M组:包括绝大部分流行于世界各地的病毒株 分11个亚型(A~K)。B和C亚型为主要流行株 N组 O组 2. HIV-II:主要流行在非洲西部地区 HIV的变异 HIV的反转录酶介导的DNA合成突变率高达10-4 高突变率 病毒快速进化 逃避机体免疫,产生耐药性 培养特性 细胞培养:CD4+ T细胞、巨噬细胞 动物模型: 恒河猴及黑猩猩 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 20~22℃存活15天 100℃ 20 min灭活 冻干的血制品:68℃加热72h灭活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感染源:AIDS患者,HIV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 a. 性接触 b. 接触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c. 母婴传播:经胎盘,产道及哺乳等 研究资料表明: 性接触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途径(我国为7.2%) 1.同性性接触是男性同性恋者主要传播途径 2.异性性接触: 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HIV 男传女是女传男的2~4倍 性病等增加感染的危险性 静脉注射吸毒: 我国HIV感染主要途径 母婴传播: 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母婴传播水平为 34.78% 规范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采取人工喂养措施,母婴传播率降低为 4.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