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生2-矿质营养(06级)资料文档.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生2-矿质营养(06级)资料文档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Plant mineral nutrition 植物对矿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称为植物的矿质营养。 “有收无收在于水” “多收少收在于肥”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番茄的缺素症 从左至右: 全营养, -P, -Ca, -Fe, -N 大麦缺素症 左:全; 右:-K 草莓叶片的缺素症状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四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第四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第四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第四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第四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第四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生物固氮:植物获得N素的一种主要途径 微生物可以将N2转变为NH3 共生固氮微生物可以与多种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将固定的氮素供应给植物。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广义的运输:植物体内向上、向下运输,地上部分的分布及以后的再次分配。 一、物质的运输形式、途径和速度 1、形式 氮:以有机物(氨基酸和酰胺)为主,少量以硝酸盐形式运输。 磷:主要以正磷酸形态运输。少量为有机磷化物形式(如磷酰胆碱、甘油磷酰胆碱)运输。 硫:主要以SO42-运输,少量以蛋氨酸、谷光甘肽类形态运输。 金属离子:离子态运输。 一、物质的运输形式、途径和速度 2、途径 (1)根吸收的元素 42K 处理1 处理2 木质部 蜡纸 韧皮部 韧皮部 木质部 42K 处理1 处理2 A 53 S6 11.6 S5 0.9 S4 0.7 S3 0.3 S2 0.3 S1 20 B 84 58 木质部 蜡纸 韧皮部 47 119 122 112 98 108 113 一、物质的运输形式、途径和速度 2、途径 (1)根吸收的元素 向上运输途径:木质部为主要。 进入导管,沿蒸腾流上升,或按浓度差扩散。 向下运输途径:韧皮部为主要。 (2)叶片吸收的元素 在茎部向上运输是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 3、运输速度 约为30~100cm/h。 矿质可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活跃地进行横向运输。 一、物质的运输形式、途径和速度 参与循环的元素:

文档评论(0)

honey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