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悬念”.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指导教案 如何“设置悬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什么是设置悬念? 2、写出流畅的设置悬念的作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揣摩设置悬念与文章情感表达的契合。 2、体会独具匠心的设置悬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体会写作是情感表达的需要。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设置悬念运用于写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以清朝纪晓岚相传给一个朝廷命官的母亲作祝寿诗入题。 师: 相传清朝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去给一个朝廷命官的母亲祝寿,别人都带去了很贵重的礼物,可纪晓岚两手空空且去得较晚,他慢条斯理的当着文武百官吟起了他的祝寿诗。诗的第一句是这样的——这个婆娘不是人。(演示幻灯) 语音刚落,文武百官大惊失色,气氛非常紧张,朝廷命官更是一脸不高兴。就在这个时候,纪晓岚来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演示幻灯)听后大家转怒为喜,博得了满堂喝彩声,这哪里是在骂人,明明是在捧人。 就在大家笑容还没有完全消去的时候,纪晓岚又来了第三句——儿个个都是贼。(演示幻灯)气氛再一次紧张起来。 眼看命官就要发作,纪晓岚又来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庆寿辰。(演示幻灯) 哦,原来“贼”的言外之意是个孝子,纪晓岚再一次博得了满堂喝彩。 师:当你听到第一、三句诗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悬起来,替纪晓岚捏一把汗。 师:当你听到第二、四句诗时,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生:替纪晓岚拍案教绝,心理高兴,舒展。 师:的确,这短短的四句,跌宕生姿,一张一弛,曲折生动,或者叫做“波澜”,吊足了胃口。所谓“文若观山不喜平”,写作文就是要避免平铺直叙,这样才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这首诗一惊一喜产生了这么好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 生:欲扬先抑 师:“欲扬先抑”是原来不喜欢通过一段时间认识又喜欢,比如《荔枝蜜》、《白杨礼赞》等就采用了这种手法。我们现在讲的这首诗是这种写法吗?(通过老师引导) 生:设置悬念的写法。 师:很好! 二、概念阐述 师:什么叫“设置悬念”? (演示幻灯,并请同学们齐读) 生齐读:设置悬念就是把事情的结论或结果放在前面写,设立一个“关卡”,使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从而引起读者的深思。现代汉语中叫做“卖关子”,有的也叫埋下伏笔。 师:悬念的设置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也可以在文章的中间,一篇文章可以只有一个悬念,也可以有多个悬念,但设置悬念,必须解开悬念,悬念在前,解开在后。刚才那首诗有几个悬念? 生:两个。 师:如果那首诗的三、四句我这样改写一下----儿孙个个都孝顺,买来蟠桃庆寿辰。你看效果好不好? 生:不好,没有悬念,平铺直叙,不吸引人,不曲折,不生动。 师:由此可见,设置悬念有什么效果呢? 师生讨论:(演示幻灯)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师: 也就是在利用人们“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用悬念来抓住读者,通俗的说就是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师:设置悬念既然有这样写作效果,我们就要学会用它。那么设置悬念的基本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师生讨论:(演示幻灯)设置悬念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一般是先设疑后释疑,产生一个恍然大悟的感觉。 三、实例诠释 (一)课内实例 节选《背影》第六自然段 师:接下来,我们结合学习过的一篇文章,来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设置悬念的。(演示幻灯,出示原文) 师:作者为什么说最不能忘记是父亲的背影? 生:“望父买橘”的情景使作者不能忘记。 师:讲得很好,作者开门见山就亮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这两段话哪段是结果?哪段是阐述原因? 生:第一段是结果,第二段是原因。 师:不言而喻,说得很对。通过“望父买橘”揭示了一个什么中心呢? 生:表现了作者思念父亲,父亲喜爱儿子的真挚的感情。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是多么的关爱自己的儿子。(演示幻灯) “不能忘记”是结果——设置悬念 “望父买橘”是原因——探因解疑 “父爱子,子思父”是中心——解明疑旨 课内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但是有个问题我们要引起注意:(演示幻灯、温馨提示)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加强叙述效果,但只有那些能使读者感兴趣的事件的结果和片段,才适宜用倒叙追本溯源。在许多情况下,悬念往往与巧合、误会等表现手法结合使用,令文章峰回路转,曲折生动。 (二)课外实例 《抓阄》 师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篇课外的文章,看看作者又是怎样设置悬念的(演示幻灯,出示原文)。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我想请同学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问题。 ①、作者先写了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