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旅游攻略.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伦贝尔旅游攻略 一、不能不做的几件事 1、金帐汗体验游牧部落 金帐汗蒙古部落坐落在陈巴尔虎旗境内,是呼伦贝尔境内唯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上号称“北疆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是呼伦贝尔三大草原旅游点中景色最美的一个,离海拉尔约40分钟车程。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草原腹地。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领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部落景点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  金帐汗蒙古部落距海拉尔市区38公里,可乘去往拉布大林方向的班,告诉司机在“金帐汗”下车,车会停在公路边,下车再往西走800米左右就是金帐汗。也可乘出租车前往。 2、呼伦湖赏鸟看日出 呼伦湖,当地人称达赉湖,方圆八百里,是中国第五大湖泊,内蒙古第一大湖。其鸟类资源丰富,在赏鸟之余,呼伦湖日出也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目前呼伦湖的主要旅游区就是湖畔的小河口旅游区,呼伦湖饭店的全鱼宴是相当有名的,是难得一尝的美味,去的时候不要错过。呼伦湖景区还有呼伦湖日出、呼伦蜃景、成吉思汗拴马桩、鸥岛等。游呼伦湖一般需要4-5个小时。  从满洲里市区到小河口单程40公里,从满洲里市内的边贸市场门口有车到呼伦湖(车票20元/往返,车型是小型面包车);也可租车去(来回车费100元左右,车型一般是伏尔加),租车的好处在于:时间相对较自由,而且可以从司机那儿打听到一些当地的名吃、名景和风土人情。 呼伦湖景区门票20元/人;若包海拉尔的出租车前往,则司机不用买票。 3、恩和体验俄罗斯民族乡 在呼伦贝尔中俄界河两岸早期的淘金者们在这里创造的最美的奇迹,不是黄金的占有量,而是洞房花烛,因此一个新的人文种群——美丽的华俄后裔出现在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现有华俄后裔8000余人,1989年,“华俄后裔”被确定为“俄罗斯族”。也是我国低于1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呼伦贝尔有着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俄罗斯族人仍然以“木刻楞”为居所,以俄罗斯传统的生活方式为依存,在呼伦贝尔,可以看到黄皮肤、红脸膛男人的粗矿,蓝眼睛、白皮肤女人的娇娉。 推荐参观恩和俄罗斯博物馆、俄罗斯族传统民居,晚餐品尝俄罗斯风味菜肴,与热情好客的主人高歌共舞,体验华俄后裔的民族风情。宿俄罗斯民族家庭体验俄罗斯族生活方式。 4、满洲里国门看风景 地处呼伦贝尔地区西部的满洲里市被誉为“亚洲之窗”,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国门已经是满洲里的标志了,也是游客到满洲里必去之处,位于满洲里市西部中俄边境处我方一侧,于1989年建成。  可去五道街乘公车(1元/人)去国门。车子只到中俄贸易市场。下车后往前走一段路就是国门,门票20元。国门这边的草原和建筑非常漂亮。  另外,满洲里街头行色匆匆的俄罗斯人也是此地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特别提醒:满洲里是口岸城市,外来人口较多,应选较好的宾馆住宿。 5、骑马、祭敖包 骑马 “千里草园铺翡翠”——在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不可错过骑马乘驼畅游草海。 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策马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就像踩在绿色地毯上。远看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此情此景之中,甘愿成为草原上的羊儿,或是草原上的一颗星星。 除了骑马还可以坐“勒勒车”环湖漫游,可以临湖垂钓,观看摔跤、赛马、乌兰牧骑的演出,吃草原风味“全羊宴”,尽享草原风光。 骑马注意:旅游点可以花钱骑马,体验一下草原漫步的感觉。如果有机会到草地深处蒙古包做客,在那里或许能够真正地骑马。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牧民的马通常陌生人难以控制,如果没有丰富经验,一定要小心摔伤。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以及不要低估马匹的能力。如果没有人保护,不要轻易冒险飞马狂奔。 祭敖包 祭敖包——是草原上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敖包在蒙古牧民心目中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能保佑蒙古牧民平安无事、人畜兴旺,是吉祥的象征。 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一般都是在农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此时正值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 祭祀时,非常隆重、热烈,几十里、上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汽车、拖拉机带着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点火、诵经。 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 祭典仪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