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之后作文指导及讲评.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风雨之后》作文指导及讲评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写作练习 兰田中学 吴婧 教学设计思想 本学期第五单元的主题为“面对逆境”,揭示了在逆境中的人物及植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能了解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更可感受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认识逆境能激发人奋进的道理。当今的学生基本是“温室的花朵”,但从长远来看,风调雨顺的惬意环境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绝对乐观的事。因此,让他们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本单元的思想意义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此外,本单元课文写法各异。有的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有的用日常小事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有的通过生活片断来表现人物;有的运用插叙和对比手法;有的用象征手法抒发思想感情。 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风雨之后》的命题写作,更能让学生有感而发,且能借鉴已学的多种写作手法,更恰到好处的构思与表达。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展现人物特点,塑造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从而为突出中心服务。 对关键字词剖析与讨论,充分拓展审题角度,整理素材。借鉴课内单元的多种写作方式进行写作教学。 直面“风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章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审题指导 1.直接剖析:“风雨”指什么? 总结:(1)自然现象:a灾害性b非灾害性(2)人生经历:生活的磨练、困难、挫折、波折…… 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困难”。在教师的点拨下进一步思考,扩展思路。 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是“风雨”的喻意,对它的本意反而有所忽略。在一开始就要帮学生打开局限性的思维。 2.追问:“风雨之后”会有什么? 总结:(1)变得更美好 (2)留下“后遗症” 学生第一反应一定是:彩虹、阳光。容易忽略另一种可能性。 由于“风雨之后”出现在较多励志文学作品中,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写法,缺少独立思考意识,所以要进行适当的启发。 3.引导学生比较:《风雨之后》与《我越过了困难》有何区别? 总结:前者选材可取其本意也可取其喻意。结果不一定成功,笔墨侧重“之后”的变化。 后者选材只能写“我”的生活经历。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获得一种正确对待困难的心态,侧重“越过”的过程。 回顾习作《我越过了困难》,阅读、比较两者不同点。 《我越过了困难》与《风雨之后》在选材方面有一定的相似点,但《风雨之后》选择范围更大。进行比较的目的同样也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会整理素材。 二、写作技巧指导 1.提出思考:如何突出“风雨之‘后’”? 总结:(1)结构上。“后”是主,“风雨”是次。重点是风雨后的景致或生活,而非单纯再现“风雨”。 (2)方法上。可以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简单交代“风雨”过程或一笔带过。 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写“后”?“风雨”还要不要写? 笔墨安排对一篇作文的好坏影响也很大。很多学生写作时会抓住“风雨”而略写“后”,这就偏离了主题。所以要避免这一问题,必须先引导学生如何处理好“风雨”与“后”的关系。 2.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特点。 总结:(1)内容理解:本单元课文集中揭示了生命的顽强不息离不开风雨的考验。 (2)写作特点: 选材方面:a.通过日常小事揭示人物精神世界(《你是我的辞典》) 表达方式:b.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石缝间的生命》) c.运用插叙。(《生命之线》) 人物描写: d.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直抒胸臆,抒发情感。(《密室日记》) e.人物描写生动、传神,刻画细致。景物描写细腻、柔美,善用比拟。 写作技法: f.以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并可赋予线索多重含义。(《生命之线》) g.运用象征手法。(《石缝间的生命》) 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进行对比、联系。 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进行写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从借鉴到实践的机会,从而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三、选材指导 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备用素材和写作提纲。 可以在几个相似材料中引导学生正确取材,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学生个人思考,每人准备2个备用材料。 四人小组交流选材,组内讨论材料价值。 集体交流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补充相关要点或者提出写作方法上的建议,当然也可以提出不能采用的理由。 集思广益可以帮助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抓住本文写作的要点,也能激发学生在写作上的灵感和积极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在课外主动积累素材的意识并能促进写作技巧的提高。 习作点评: 经过指导课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写作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根据最近观看的影片《隐形的翅膀》感悟到人生经历磨难的飞跃;有的同学用“风雨”来比喻父母吵架,描写自己在“风雨”后的无助和痛苦,渴求家庭的幸福;还有的同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