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庙修缮报告(共10篇).docx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寺庙修缮报告(共10篇) 关于修复XX寺院的报告 XX区民宗局: XX是XX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其自然资源在XX景区中得天独厚,拥有湖区少见的山崖、绝壁、森林、岛屿等景观,其人文景观也较为丰厚,XX古寨、栈道遗址、尼姑庵、《红岩》创作地等景观历史悠久。“XX观日出”亦为XX“十二盛景”之一。确属风景秀丽人文丰厚,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根据XX地方史及XX岛古迹遗址考证:XX内古迹遗址众多,有映月潭、尼姑庵、古寨门等。至今在岛上仍清晰的留有“XX门”古迹,并书有“一统河山沾圣化,万家岗阜颂黄休”对联,其字迹清晰可辨。据史料记载“尼姑庵”于60年代文化大革命前还存在,后来“破四旧”才被毁的。由此追溯,XX岛过去曾是香火旺盛的佛教圣地,蕴藏有丰富的佛教文化。 历史上为重建尼姑庵,地方信众捐资捐物,并刻碑记载,现均可查证。至今响塘村、堰塘村、刘兴村千计信众仍在初一、十五、佛菩萨日,自发到XX岛烧香祭拜,以示诚意。 时光荏苒,如今的古文物年久失修,砖瓦破落。这种境像既影响XX岛的形象,也给游客和信众带来了日以继夜的牵挂。 佛教以“热爱世界,关爱生命,慈悲为怀,众善奉行”为宗旨,这种理念和胡锦涛主席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的精髓一脉相承。XX岛邻近村镇有近5万人口,但缺少佛教修学点,作为XX主要景区,仍不失为 遗憾。为建设祖国“和谐社会”,实现佛弟子们“敦伦尽分”的孝心,特恳请XX区政府考察尼姑庵,并结合其苍松翠柏,紫竹飘香之特色,更名为“XX院”,及时修复古寺,令其重放佛光,令XX区及XX岛邻近村镇佛家弟子能随时礼佛、拜佛,有家可归。在此,拟请浙江普陀山XX法师为XX院主持,阐扬正法于XX岛。 为保障XX院修复工作有程序、有条理、有章法,成立XX院修复筹备委员会,具体开展工作。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妥否,请批示。 年月日 青海省玉树州 采久寺大经堂修缮工程勘察报告 、综述1.项目名称 青海省玉树州采久寺大经堂修缮工程。2.项目地点 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癿扎乡囊谦卡采角村。3.项目概况图一采久寺位臵图 采久寺是原囊谦王的家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癿扎乡采角村囊谦卡地方。东望查龙山、南依然伙山、西靠拉卡玛娘山、北邻拉作山。 现主要建筑有四层大经堂,小经堂、闭关房、护法殿、僧房、伙房等建筑。 4.项目范围及内容 本次对遭受地震严重损坏的采久寺大经堂进行了全面测绘和勘察,制定了维修保护方案。 图二采久寺平面图 二、区域环境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采久寺所在的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玉树州东南部,与西藏昌都地区接壤, 东西最长公里,南北最宽公里,总面积12741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 驻地香达距州府结古镇165公里,距省会西宁965公里。囊谦县除充裕的大气降水外,还有丰富的地表河流水,均属澜沧江水系。子曲河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最大支流,她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境内,流经玉树县上拉秀、下拉秀乡和囊谦县毛庄乡境内,经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境内后在昌都与澜沧江主流——杂曲河汇合。采久寺就座落在一湾碧水环绕的高地上,站在对面的山坡上望去,那湾湾的河水像一只温柔的 臂膀,轻轻地将寺院呵护在怀中,四周的群山肃穆拥立,将世界隔绝。 采久寺地处东经96°21'",北纬32°03'"。海拔高度:4173米。2.气候概况 采久寺所处的玉树州的气候基本特点是高寒。全州气候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全年冷季7─8个月,暖季4─5个月,没有绝对无霜期,气候寒冷而干湿不均,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42℃,最高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毫米,空气含氧量要比海平面空气含氧量低1/3─1/2。灾害性天气多,大雪、早霜、低温、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严重。 XX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级强烈地震,采久寺亦遭到严重破坏。 三、历史沿革及现存建筑形制1.历史沿革 该寺于十九世纪初,由囊谦王后拉姆班藏在其王宫附近土丘建“采久”经堂,供儿子念经,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后来 的采久寺。寺现有大经堂、小经堂、护法殿等建筑,总占地面积51680平方米,均 保持着原有的建筑布局和内部空间组织结构,保存较为完整。 1958年后,寺院关闭。 1981年6月,开放。现有大经堂,小经堂、闭关房、护法殿、僧房、伙房等建筑。 2.现存建筑形制本次重点勘察了大经堂。 大经堂位于山南坡的下部,大经堂分为东裙楼、主殿、西裙楼三部分建筑,西 裙楼布臵有护法殿,东裙楼有小经堂。藏式平顶建筑,为墙柱混合承重结构,图三采久寺地震前正面 即外墙承重,内里设柱梁。分为四层。总面阔米,总进深米,面宽14间,进深12间。现存大经堂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依地形,建筑呈南低北高之势, 建筑面积约平方米。 墙体:墙体承重,外墙下部建有石墙基,石墙基用块石、片石、碎石和湿土 垒砌,上部为夯土墙,采用当地的矿土用夹板夯筑。墙顶为柽柳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