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ppt

课件: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ppt

* U19急性 * U22新月体 * 新月体 * U26膜性 * 膜性肾小球肾炎PASM染色 * 膜性肾小球肾炎电镜 *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膜性增生性I型 * 膜性增生性II型 * 慢性肾小球肾炎 PASM染色显示基膜呈双轨征 电镜观察及免疫荧光检测: I型:电子致密物沉积在内皮细胞下和系膜区,呈大团块状。免疫荧光显示IgG、C3 、C1q和C4呈颗粒状分布。 Ⅱ型:在基膜内有高电子密度的粗大呈带状的沉积物。免疫荧光显示C3沉积,无 IgG 、C1q和C4。 电镜观察:可见肾小球系膜增生,增生的系膜细胞的突起插入邻近的毛细血管基膜并形成系膜基质,使基膜分离。肾小球内有大量电子致密沉积物。根据沉积物的部位将此型肾炎分为二型。 Ⅰ型:基膜内侧电子致密物 Ⅱ型:基膜内电子致密物 (2)临床病理联系 (1)血清补体降低(Ⅰ型和Ⅱ型) (2)早期轻度蛋白尿或血尿。病变发展出现肾病综合征。 (3)晚期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3)预后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差。 50%的病例在10年内出现慢性肾衰竭。 II型病人预后更差。 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病理特点是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 本型肾炎在我国和亚太地区多见,但欧美较少见。 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病理变化 电镜观察:系膜区等处有电子致密物沉积,系膜细胞增生伴基质增多。 免疫荧光:在我国最常见的是IgG和C3沉积,在其它国家多表现为IgM和C3沉积,有的病例仅出现C3沉积或检查阴性。 显微镜观察: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伴基质增多为特征。毛细血管壁无明显变化。系膜区可见少数炎细胞浸润,严重者系膜硬化。 临床表现 预 后 具有多样性,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复发性血尿或肾病综合征。 病变轻者预后较好,但可复发。病变重者可发展为慢性硬化型肾炎和慢性肾功能不全,预后较差。 (四)IgA肾病(IgA nephmpathy) 由Berger于1968年最先描述,又称Berger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多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 IgA肾病是引起反复发作的镜下或肉眼血尿的最常见的原因,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肾炎类型。 1、组织学改变(HE染色) 差异很大 最常见的病变是系膜增生性改变,也可表现为局灶性 节段性增生或硬化性改变,偶然可有新月体形成。 2、免疫荧光 特征性改变是系膜区有IgA沉积,常伴有C3和备解素 3、电镜观察 大多数病例系膜区有电子致密沉积物。 IgA肾病的免疫荧光检测 4、发病机制 尚未阐明 病人血清IgA含量增高,部分病人循环中出现含IgA的免疫复合物,且部分病例与遗传因素有关。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是在先天或后天的免疫调节异常的基础上,呼吸或消化道粘膜受到细菌、病毒或食物蛋白等环境因素刺激后IgA合成增多,导致IgA或IgA复合物在系膜区沉积,并启动补体替代途径,引起肾小球损伤。 5、临床病理联系和预后 病人主要症状为复发性血尿,可伴轻度蛋白尿,少数病人出现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 虽然病情开始多表现为良性经过,但可缓慢进展。25%一50%的病人在20年内出现慢性肾衰竭。 如成年发病伴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肾活检时发现血管硬化或新月体形成提示预后不佳。 (五)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为各种不同类型肾炎发展的最后阶段,故又称终末期肾(end-stage kidney) 由于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慢性硬化性肾炎(chronic sclerosing, GN) 多见于成年人 常引起慢性肾衰竭,预后差。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由不同类型肾炎发展而来 少数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病人(主要是成年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肾炎。 快速进行性肾炎病人如能度过急性阶段常转化成慢性。 膜性肾炎、膜性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和IgA肾病常缓慢发展,最终出现慢性肾衰竭。 2、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 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苍白,质地变硬。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肾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晰,小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断面呈哆开状,肾盂周围脂肪增多,称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显微镜观察 晚期: ①大多数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性(均质红染玻璃样物质增多,细胞减少,毛细血管闭塞)。 间质纤维化使病变肾小球相互靠拢、集中。 ②肾小管萎缩或消失,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③病变轻的肾单位常出现代偿性改变,肾小球体积大,肾小管扩张,扩张的肾小管内可见各种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