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文学作品欣赏34五味 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 财富值!! 欢迎分享!!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的提升自我! 免费文档!欢迎下载! 免费下载: 五 味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阅读,提炼文章要点,领会“五味”内涵。 2. 学习文章并列式叙述的写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技巧。 3. 学习品味汪曾祺独特的语言特色,感受汪式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1. 通过反复阅读,提炼文章要点,领会“五味”内涵。 2. 学习文章并列式叙述的写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技巧。 【教学难点】 学习品味汪曾祺独特的语言特色,感受汪式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笔下“五味”的内涵。 2.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品味“五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在我们国人看来,吃饭就是上帝,吃实在是头等大事,马虎不得。所以吃文化中国最发达。由于中国地广人多,各民族聚居,风俗不—,所以口味各异。中国人的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最。在中国民间,素有“五味”之说,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一起去感受一下国人的口味百态吧!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0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汪曾祺的文章充溢着“中国味儿”。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过,“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 三、字词检查 读准下面加点的字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1.汆(cuān):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开水里稍微一煮。 2. 焐(wù):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或湿的东西使暖和、变干 3. 趋之若骛(wù):趋,奔赴,归附。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常含贬义。 4. 蕹(wèng):菜又名竹叶菜、通菜、空心菜、藤菜。 5. 苣荬(qǔ mǎi):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用。 6.蘸 (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7.涮 (shuàn):涮是一种 HYPERLINK /view/54400.htm \t _blank 烹饪方式,把要吃的东西加工成极易烫熟的形状。比如,肉切成极薄的片儿,且称之为涮料。补充:①摇动着冲刷,略微洗洗:~瓶子。②把肉片等放在滚水里烫一下就取出来蘸作料吃:~羊肉。~锅子。 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后发言。 (1)谈收获谈感受。 (2)质疑问难。 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全班讨论,交流。 (二)把握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明确。 本文条理非常清楚,一目了然。 全文共有32个自然段,按“酸甜苦辣咸臭”的顺序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主要写中国各主要代表地吃“酸”的情况,虽然偏爱吃的东西不一样,但都透着浓浓的酸味。(山西人爱吃醋和酸菜,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爱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傣族人爱吃酸笋炖鸡,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 第二部分(第8-11自然段),主要写中国各主要代表地偏爱吃“甜”的情况,各地方大同小异。(爱吃甜食的地方和人还真不少。) 第三部分(第12-17自然段),主要写“苦”。 第四部分(第18-20自然段),主要写“辣”。 第五部分(第21-22自然段),主要写“咸”。 第六部分(第23-31自然段),主要写“臭”。 第七部分(第32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