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中国传统养生中医艾灸养生PPT课件.pptx

中国风中国传统养生中医艾灸养生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壹艾灸概述录贰施灸注意事项伍叁施灸常见问题艾灸师的必备知识肆陆常用艾灸方法艾灸后的排毒反应第一章壹艾灸概述贰施灸注意事项叁伍施灸常见问题艾灸师的必备知识肆陆常用艾灸方法艾灸后的排毒反应什么是艾灸艾----即艾草,是一种草本药用植物。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既可以防病治病,又可以净化空气驱除蚊蝇。灸----是拿易燃的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灸穴道,直接或间接地刺激穴道,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这种以艾草为原料的灸法叫艾灸。一、概述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称灸疗: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柱与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在病人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以调整生理功能,增强身体之抗力而收到治病防病,保健强身之功效。是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外治方法,又因施灸的材料不同,故又有艾灸疗法与非艾灸疗法之分,临床尤以艾绒作材料而应用者居多,故统称为艾灸疗法。(一)作用原理:一、概述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在不同穴位上施灸,不但能治疗疾病,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还可弥补中药和针疗的不足。灸法是利用艾叶燃烧的温和热力刺激体表腧穴,通过经络传导,籍以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运行(调气)的作用。新针灸学;说,是由于它激发和调整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于依靠集中在一定穴位上的温热刺激,通过神经传导的反射作用而达到的。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这种作用的机制是艾灸具有调整脏腑组织功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这与传统的认识是一致的。艾灸疗法的功效(四)温阳补虚,补中益气(二)温通经脉,驱散寒邪(一)调和阴阳(三)行气活血(灵枢 官能篇)说,上气不足,推而杨之。灸法对气血运行能起”推而上之“的引导作用。如灸百会穴既有补中益气,又有升阳举陷之功。(素问 调经论) 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可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因此,灸法具有良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消淤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滑。灸法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收行气活血,消瘀散结之功。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运用灸法的补泻作用,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以达调和阴阳之效。艾灸疗法的功效(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5)回阳救逆,(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纯阳之物,能回垂绝之阳。(伤寒论)有,下肢手足发凉,无脉者,灸之,少阴病吐利,手足发凉,脉不至者,灸少阴7壮,等条文均为热性病过程中阳气虚脱的危重证候用灸法治疗的论述,可见灸法治疗疾病有回阳复脉之功。临床上对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证候,用艾灸调理,能达到回阳救逆之功。人以阳气为本,阳气足则身体健康,阳气虚则易患疾病,灸能温阳,无病自灸,如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治病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之功。灸法治病机理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第二章壹艾灸概述贰施灸注意事项叁伍施灸常见问题艾灸师的必备知识肆陆常用艾灸方法艾灸后的排毒反应施灸注意事项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施灸2.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3.皮肤较薄的部位和关节部位不宜施灸;4.醉酒和情绪不稳时禁止施灸;5.患者在高热、昏迷期间禁止施灸;6.女性经期若非为了调经禁止施灸;7.精神病患者等没有行为能力的人禁止施灸;8.有大动脉、静脉血管处、心脏部位疾病者禁止施灸;9.孕妇和男女下体也禁止施灸。施灸注意事项10.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11.艾灸者要注意循序渐进,初次使用可先少量、短间, 然后逐渐加剂量。12.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 容易燃着,因此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17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