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幼儿园一00学年节庆配合本土企划壹活动缘由利用本土节庆.DOC

华德幼儿园一00学年节庆配合本土企划壹活动缘由利用本土节庆.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華德幼兒園一00學年度節慶配合本土企劃 活動緣由 利用本土節慶清明節活動讓孩子了解清明節放假的原因,從活動介紹中提供孩子清明節對於清明的由來與習俗,告訴孩子我們的祖先為什麼重視在清明節祭祖,就是向先人表達尊重與尊敬,對逝去的生命表示深切而又綿綿不絕的哀思。理解清明節的種種歷史內涵,就是要以祭祀的方式讓後人對祖先的追思和敬慕的道理,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貳、活動主旨與目的 一. 了解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 二. 培養幼兒唸唱兒歌-清明節。 三. 從包春捲的活動中,增強小肌肉的發展。 四.藉由講古培養幼兒專注力。 參、活動內容 一、 活動日期: 101 年 3月30日 二、 活動地點:華德幼兒園 三、 主辦人員:中班老師 四、 協辦人員:全體教師 五、 參加對象:全體教師、幼兒 華德幼兒園節慶配合本土活動企劃與執行 活動名稱 清明節 活動日期 101年3月30日(五)上午 地 點 華德幼兒園 參加對象 本園幼兒、教師 活動策劃 佳鈴、庭芝、榮霞、怡苹 目 標 了解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 培養唸唱兒歌-清明節的精神。 增強小肌肉的發展。 活動過程 清明節(慎宗追遠)小短劇- 1.兩位老師裝扮成媽媽&小孩。 劇情開始:清明節到了,媽媽準備要拜拜的東西,媽媽請小孩過來跟祖 先跟爺爺拜拜保佑她平安長大,小孩因為想念爺爺而哭了,媽媽安慰她 不要哭,爺爺雖然上天堂了,還是會保佑你喔!!來拜拜跟爺爺說說話請 祂保佑全家喔!!小孩問拜拜需要有什麼東西呢??媽媽開始介紹桌上有那些東西? 2.主持人接著再以大書更詳細介紹清明節習俗、由來、兒歌。 在講古完後,在孩子對於由來和習俗已有印象時,再一次的介紹, 讓孩子對於清明節更加了解。再搭配清明節兒歌,從兒歌教唱中,清 楚知道清明節的意義。 體驗包春捲- 全校各班派出一位小朋友上台體驗親手包春捲。 角色分配 主持人、包春捲:佳鈴、怡苹。 講古:媽媽-庭芝、小孩-榮霞。 準備資源 春捲(共20人份) 潤餅皮、豆芽菜、高麗菜絲、蛋絲、豆干絲、油麵、花生粉、糖粉。 塑膠袋、大盤子。 佈景 活動主題海報、清明節兒歌、假花、四果、香、墓紙、金紙。 注意事項 請老師控管各班的秩序。 活動檢討 秩序上的控管。 包春捲的時間控制。 如果可以每位幼兒都親手製作體驗會更好。 一. 清明節的由來: 農曆三月初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清明」最初指的是節氣。在我國傳統的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用來反映氣候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產,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時間大約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換算成國曆,約在四月四日或五日。在《淮南子》一書中記載:「清明」是在冬至過後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這時候萬物潔淨,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花卉草木在這樣的環境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正因為如此,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而「偉大的」先總統蔣公先生恰巧於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五日駕崩,為了同時紀念他老人家的忌日,政府便將每年的四月五日訂為清明節,也連著四月四日的婦幼節及三月廿九日的青年節,合起來大約前後一週的時間,給眾莘莘學子們一段長達一週的「春假」。 二. 清明節的習俗: 1. 掛紙: 「掛紙」在臺灣的習俗中稱為「壓墓紙」。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後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兩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 2. 培墓: 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即「掛紙」及「培墓」。「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培墓」的時間多利用清明節前夕,將墳上的雜草清除,並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則必須用銀硃重新加以描寫,使其煥然一新。 祖墳整修完畢後,開始祭拜。祭拜時,在墓前供奉牲禮(三牲或五牲);若是新墳,則必須供奉五牲,祭品擺好後,點香向后土(墳墓的守護神)祭拜,婦人要在新墳前哭號,禮拜完畢,先燒刈金、壽金給后土,再燒銀紙等給祖靈,紙錢燒完後,在紙灰上灑酒(稱為奠酒),最後鳴炮禮成。 在收供品離開前,要將雞蛋、鴨蛋在墓碑上打碎,將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或「蟬蛻」,表示新陳代謝。從前,還有將紅龜粿、麵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的習俗,稱為「揖墓粿」(又稱乞墓粿、印墓粿),象徵「祖德流芳」。 現在一般的掃墓方式已經較以前簡化,大都以鮮花水果為祭品,上香鞠躬,禮節簡單隆重。 「寒食節」與潤餅 相傳二千六百年前,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要逃避其父寵妾驪姬的陷害,不得已只好逃離國外。有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