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万来著. 民事证据法论.doc

  1. 1、本文档共1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事证据法论(自序) 【分类】民事证据法论 【作者】雷万来 【出处】民事证据法论 公平与适当固为司法的鹄的,而审判之结果为国民所信服,亦为民事审判所追求之最高理想。民事诉讼制度之所以舍弃古典之法定证据主义,改采自由心证主义,其目的无非使法院挣脱法定证据主义之束缚,得就各个事实予以客观的认定。但在此前提下,若无适当客观的保障,审判之结果仍难获得一般国民的信赖。因此,在自由心证主义之前提下,如何使当事人获得适当的保障,为历来实务界、学术界追求目标之一。 法院心证正确的获得,则有赖于辩论资料的充实。在当事人主义及辩论主义的前提下,辩论资料以当事人自己提出为原则。由于诉讼事件的结构之不同,诉讼资料及证据资料常偏在于不负主张责任之一造当事人,或存在于第三人,致使负举证责任之一造当事人,无从主张或举证。法院若据此以不能获得心证,而以举证责任分配的原理,予该负主张或举证责任之当事人败诉的判决。非但裁判无以实现实体的正义,而且有违当事人主义的原则。因此,予当事人公平的获得诉讼资料、证据资料、充实辩论资料,乃法院达成公正的审判之前提要件。在当事人或第三人所开示证据资料内,涉及当事人秘密权者不在少数,此属于人格权之一种的秘密权究应如何保护?虽属利益衡量的问题,在程序法上似宜有更明确的规定。 以有限的诉讼资料及认识能力,判断过去历史事实之存否,诚非容易之事。因此,法院于认 ──────1页────── 定事实之际,事实之存否呈现真伪不明情事之发生,应非绝无仅有。在法院不得以事实不明拒绝审判之前提下,如此以之为判决,仍然造成一造当事人之不利益。此不利益究应由何造当事人承担?即举证责任分配之问题,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其重要性,恰如吾人之脊椎骨(Rückgrat)。尤以最近因高度科技衍生之新类型的诉讼事件,举证责任究应如何分配始称公允,亦为法界注目焦点之一。 为求审判结果之公允及广受国民之信赖,似乎以自由心证之客观化为较便捷之途径。但极度的客观化之结果,势将使法院“主观的确信”,退出自由心证之领域。因此,在寻求自由心证客观化之同时,除须订出证明度及证明点外,亦须明确的标出法院“主观的确信”之地位。 自由心证客观化之结果,固然得以减少事实存否不明情事之发生至最低限度,但并不能据此降低举证责任问题之重要性。盖诸凡法院证据之调查,阐明权之实施;当事人之事实主张,自认之效力等,悉以此为依归之故也。 审判之结果固须公允而适当,而审理之迅速亦为不可或缺要因之一。法院若能就当事人所提,杂然并陈之各种事实,迅速的按照与要证事实之关系,理出主要事项,间接事实,并决定所需之证据,似乎亦是达成上述目标方法之一。因此,笔者爰依我国学者之高见,及法院之判例,并参酌德、日学说及判例。以法律适用之过程,划清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之界限,据此设定举证责任问题之范围。在认定事实方面,尝试依贝氏定律计算证明点,以为自由心证之阶梯。并试就实体法规范,析出举证责任规范,据此规范探讨较为简捷之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同时就新的诉讼 ──────2页────── 事件,提出因应之 议。因鉴于笔者才疏学浅,构思及内容或有不妥之处,敬祈诉讼法学先进不吝指教。中华民国八十六年九月                        雷万来谨识于                      中兴大学法律系 ──────3页────── 民事证据法论(目录) 【分类】民事证据法论 【作者】雷万来 【出处】民事证据法论 第一章 绪论…………………………………………………………一  第一节 问题之所在………………………………………………一  第二节 本文之基本构想…………………………………………六  第三节 叙述之顺序………………………………………………九 第二章 民事证据法的意义与基础概念…………………………一一  第一节 问题之所在……………………………………………一一  第二节 证据法的意义…………………………………………一二  第三节 证据法的基础概念……………………………………一七  第四节 裁判的过程与证明之对象……………………………二三  第五节 结语……………………………………………………四一 第三章 民事诉讼之证据的收集与秘密之保护…………………五一  第一节 问题之所在……………………………………………五一  第二节 美国之证据收集制度与秘密的保护…………………五二  第三节 德国的证据收集及秘密保护制度……………………六二  第四节 我国之诉讼资料的收集及秘密保护的

文档评论(0)

tqh1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