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负压吸引的应用及护理医学课件.ppt

VSD负压吸引的应用及护理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致伤和机器绞砸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创面感染病例日益增多。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是创伤外科的重要课题之一 。既往主要采取常规引流,更换敷料,再行二期闭合创面,但该方法存在愈合时间长、创面感染、病人痛苦大、费用高、并发症多等问题。近几年来治疗软组织缺损,促进创面愈合有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叫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简称VSD) Content Layouts VSD负压吸引的应用及护理 * 授 课 内 容 概述(构造、优点) 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护理 4 1 2 3 * 定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简称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 * 构 造 VSD包括: 敷料: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 沫,内部含有多侧孔引管。 半透膜 :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 三通接头 负压源 * VSD负压引流材料 * * 参 照 图 Text in here * 优 点 减少了传统换药的次数;减轻了病人换药时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无 毒性、组织刺激性、 免疫活性、 皮肤致敏性 去 除 细菌培养基和毒性分解产物 阻 止 外界细菌的进入 刺 激 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血液循环 * 缺点 1 骨科创伤多发于四肢,创口四周、深浅不规则,置入材料时不易充分接触创面。部分使用了外固定装 置的病例,严密封闭创面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使用吸引器,产生持续负压来代偿封闭不严密的不足。 2 对于骨外露的感染创面, VSD只是一个过渡手段,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后还需应用其它方法覆 盖创面。 * 应 用 范 围 其 他 严重的烧伤 糖尿病足感染 骶尾部褥疮 创伤性骨髓炎 重大毁损伤 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溃疡 Mile’s直肠癌根治术后会阴切口 * 禁忌症: 活动性出血 癌性溃疡 凝血功能障碍 * VSD治疗方法 清创 清洁创周皮肤 连接负压源 设计覆盖VSD敷料 贴膜 调节负压源 * 维持负压:持续高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重要特点,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到引流效果,一般应维持负压在60~80kPa(450~600mmHg),负压小于20kPa(150mmHg)引流效果明显不如负压大于60kPa(450mmHg)者,但负压太大可致出血。 * 注 意 事 项 早期合理应用 彻底清创,不留死腔,注重血运 配合抗感染治疗 . 一、 二、 三、 * 注 意 事 项 中心负压吸引较理想(16.6 kpa—60kpa) 负压的维持时间5--7天或更长 VSD是一个过渡手段 . 四、 五、 六、 * 护 理 评估一般情况、完善各种检查、做好分泌物的培养 术 前 护 理 心理护理 使VSD负压引流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 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 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VSD敷料的变化(软硬度和颜色) 引流管管型是否存在 A B C D * VSD护理 1、术后观察与处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和观察创缘皮肤情况。 2 、封闭持续负压的观察与护理 ①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点内容。首先要确保压力合适。其次,要确保各管道通畅、紧密连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不畅可用20mh注射器向外抽吸或用0.9%生理盐水10~20ml冲洗管道,必要时予更换引流管。 易压迫的部位,如背部,骶尾部等处,应经常更换患者体位,用垫圈被子等将其垫高、悬空,防止引流管被压迫或折叠,因而阻断负压源。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不要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不可随意调节负压。 * ② 负压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有利于引流。一次负压密闭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5~7天,一般在7天后拔除或更换 ③注意观察引流液及掌握引流瓶的处理。引流液常规每4h清倒1次,并记录量、颜色、性质;如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应考虑创面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相应正确的处理。 引流瓶每天常规更换,更换前应阻断压力,夹闭近端引流管,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过的负压瓶可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