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点连线拟合.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初值为0时,对其进行拉氏变换,即可得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上式分母是传感器的特征多项式,决定系统的“阶”数。可见,对一定常系统,当系统微分方程已知,只要把方程式中各阶导数用相应的s变量替换,即求出传感器的传递函数。 动态特性的传递函数在线性或线性化定常系统中是指初始条件为0时,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2.传递函数 Y(s)——传感器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 X(s)——传感器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 为一复数,它可用代数形式及指数形式表示,即 3.频率响应函数 正弦输入下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即频率特性),由传递函数导出 表达了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的幅值比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 表达了传感器的输出对输入的相位差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称为相频特性 基本参数指标 环境参数指标 可靠性指标 其他指标 量程指标:量程范围、过载能力 灵敏度指标:灵敏度、分辨力、满量程输出 精度有关指标: 精度、误差、线性、滞后、重复性、灵敏度误差、稳定性 动态性能指标: 固有频率、阻尼比、时间常数、频率特性、频响范围、稳定时间、临界频率、临界速度、 温度指标:温度误差、温漂、热滞后、温度系数 抗冲振指标:抗冲振频率、幅度 其它环境参数: 抗潮湿、抗腐蚀、抗电磁干扰 工作寿命、疲劳性能、绝缘性能、 平均无故障时间、 供电方式、电压范围、 外形尺寸、重量、 安装方式、 1.2.3 传感器的技术性能指标 1.3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1.与测量条件有关的因素 (1)测量的目的; (2)被测试量的选择; (3)测量范围; (4)输入信号的幅值,频带宽度; (5)精度要求; (6)测量所需要的时间。 2.与传感器有关的技术指标 (1)精度; (2)稳定度; (3)响应特性; (4)模拟量与数字量; (5)输出幅值; (6)对被测物体产生的负载效应; (7)校正周期; (8)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保护。 4.与使用环境条件有关的因素 (1)安装现场条件及情况; (2)环境条件(湿度、温度、振动等); (3)信号传输距离; (4)所需现场提供的功率容量。 (1)价格; (2)零配件的储备; (3)服务与维修制度,保修时间; (4)交货日期。 3.与传感器的经济指标有关的因素 2.差动技术 差动技术是传感器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它的应用可显著地减小温度变化、电源波动、外界干扰等对传感器精度的影响,抵消了共模误差,减小非线性误差等。不少传感器由于采用了差动技术,还可使灵敏度增大。 1.3.2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 1.结构、材料与参数的合理选择 3.平均技术 在传感器中普遍采用平均技术可产生平均效应,其原理是利用若干个传感单元同时感受被测量,其输出则是这些单元输出的平均值,若将每个单元可能带来的误差均可看作随机误差且服从正态分布,根据误差理论,总的误差将减小为: 式中,n—传感单元数 可见,在传感器中利用平均技术不仅可使传感器误差减小,且可增大信号量,即增大传感器灵敏度。 在使用传感器时,若测量要求较高,必要时也应对附加的调整元件、后续电路的关键元器件进行老化处理。 提高传感器性能的稳定性措施:对材料、元器件或传感器整体进行必要的稳定性处理。如永磁材料的时间老化、温度老化、机械老化及交流稳磁处理、电气元件的老化筛选等。 造成传感器性能不稳定的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构成传感器的各种材料与元器件性能将发生变化。 4.稳定性处理 传感器作为长期测量或反复使用的器件,其稳定性显得特别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胜过精度指标,尤其是对那些很难或无法定期标定的场合。 5.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 传感器大都要在现场工作,现场的条件往往是难以充分预料的,有时是极其恶劣的。各种外界因素要影响传感器的精度与各有关性能。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保证其原有性能,就应设法削弱或消除外界因素对传感器的影响。其方法有: 减小传感器对影响因素的灵敏度 降低外界因素对传感器实际作用的程度 对于电磁干扰,可以采用屏蔽、隔离措施,也可用滤波等方法抑制。对于如温度、湿度、机械振动、气压、声压、辐射、甚至气流等,可采用相应的隔离措施,如隔热、密封、隔振等,或者在变换成为电量后对干扰信号进行分离或抑制,减小其影响。 6.补偿与修正技术 补偿与修正技术的运用大致针对两种情况: ★ 针对传感器本身特性 ★ 针对传感器的工作条件或外界环境 对于传感器特性,找出误差的变化规律,或者测出其大小和方向,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补偿或修正。 针对传感器工作条件或外界环境进行误差补偿,也是提高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