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习题-(1).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分子化学习题 选择与填空 1、对于可逆平衡缩聚反应,在生产工艺上,到反应后期往往要在(1)下进行,(a、常压,b、高真空,c、加压)目的是为了(2、3)脱去残留水分,获得高分子量聚合物。 2、动力学链长ν的定义是(4)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可用下式表示(5);聚合度可定义为(6)聚合物结构单元的数目。与ν的关系,当无链转移偶合终止时,ν和的关系是为=2ν(7),歧化终止时ν和的关系是=ν(8)。 3、苯乙烯(St)的pKd=40~4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pKd=24,如果以KNH2为引发剂进行(9)阴离子聚合,制备St-MMA嵌段共聚物应先引发St(10),再引发MMA(11)。KNH2的引发机理阴离子引发(12),如以金属K作引发剂则其引发机理是电子转移引发(13)。 4、Ziegler-Natta引发剂的主引发剂是过度金属化合物(14),共引发剂是金属有机化合物(15),要得到全同立构的聚丙烯应选用(16),(a、TiCl4+Al(C2H3)3,b、α-TiCl3+Al(C2H5)3,C、α-TiCl3+Al(C2H5)2Cl),全同聚丙烯的反应机理为(17)。 5、已知单体1(M1)和单体2(M2)的Q1=2.39,e1=-1.05,Q2=0.60,e2=1.20,比较两单体的共轭稳定性是1(18)大于2(19)。从电子效应看,M1是具有供电子(20)取代基的单体,M2是具有吸电子(21)取代基的单体。比较两单体的活性2(22)大于1(23)。当两单体均聚时的kp是(24)大于(25)。 6、阳离子聚合的反应温度一般都较低(26),这是因为低温可以减弱链转移反应所引起的终止反应,延长活性种的寿命,从而提高分子量。(27、28)。 7、苯酚和甲醛进行缩聚反应,苯酚的官能度f=3(29),甲醛的官能度f=2(30)。当酚∶醛=5∶6(摩尔比)时,平均官能度 =2.18(31),在碱催化下随反应进行将(32),(a、发生凝胶化;b、不会凝胶化)。如有凝胶化,则Pc=0.92(33)。当酚∶醛=7∶6(摩尔比),则 =1.84(34),以酸作催化剂,反应进行过程中体系(35)。(a、出现凝胶化;b、不出现凝胶化) 8、聚乙烯醇的制备步骤是:①在甲醇中进行醋酸乙烯酯(36)的溶液聚合,②(37)。形成聚乙烯醇的反应称为醇解(38)。 9、等摩尔的二元醇和二元酸在一定温度下,于封管中进行均相聚合,已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在此条件下的最大反应程度P=0.67(39),最大聚合度 =3(40)。 10、聚合过程中产生诱导期的原因是(41)。①体系内有杂质存在;②引发剂尚未分解;③单体耗尽。 11、本体聚合往往采用分段聚合的工艺,目的是(42)。①提高转化率;②解决传热问题。 12、丙烯腈-丙烯酸甲酯Q值分别是0.60和0.42,e值是1.20与0.60,而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的Q值是0.60与0.98,e值是1.20与-1.27,这两对单体均能共聚的原因是(43)。①Q和e值相近的单体或Q值相近而e值相差大的单体易共聚;②这两对单体都是共轭单体。 13、60℃下,引发剂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DCPD)的t1/2=1hr,LPO的t1/2=12.7hr,分别用以引发聚合时,如希望聚合速率差不多,则两者的用量应为(44)。①两者用量一样;②DCPD用量应比LPO多;③DCPD用量应比LPO少。 14、温度对聚合反应的速率和分子量影响均较小,是因为(45)。①聚合热小;②引发剂分解活化能低;③反应是放热反应。 15、本体聚合至一定转化率时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这时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和寿命将变得(46)。①[M .]增加,τ延长;②[M .]增加,τ缩短;③[M .]减少,τ延长。 16、一对单体共聚时,r1=0.5,r2=0.8,其共聚行为是(47 )。①理想共聚;②交替共聚③恒比点共聚。 17、某聚合体系用CS=19的链转移剂调节分子量,一次投料.则生成的聚合的分子量的变化现象是(48)。①聚合初期小,聚合后期大;②聚合初期大,聚合后期小;③整个聚合过程中一样大小。 18、从聚合结构推测下列单体的聚合热(-ΔH)的大小次序为(49)。①CH2=CHCl CF2=CF2 CH2=CH-C6H5;②CF2=CF2 CH2=CHCl CH2=CH-C6H5;③CH2=CH-C6H5 CH2=CHCl CF2=CF2。 19、偶氮二异丁腈的分子式是(50),英文代号是(51),分解反应式(52),DCPD的中文名是(53),分解反应式是(54),分解活性是(55)比(56)大,它们在聚合反应中的作用是(57)。 20、聚合物是同系物(58)的混合物,其分子量是一平均值,这种分子量的不均一性称做分散性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