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197 丛书.pdf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中国全史 197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中国清代艺术史 本卷提要 清代艺术卷叙述的时间是 1644年至 1911年。其内容包括绘画、雕塑、 书法、篆刻、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戏曲、建筑、工艺、娱乐 (与杂技 合写)等 12个艺术部门,每个艺术部门再分若干类项。卷内介绍了它们各 自对前代艺术传统、艺术因素的继承和吸收,陈说了它们在清代的发展盛 衰。总体看来,在康、乾盛世它们都曾兴旺发达,显耀光辉;而在鸦片战争 以后,有的艺术门类,像怡情遣性的文人画、陵墓和庙宇的大型雕塑、工艺 美术、昆曲等走向衰落,而书法、篆刻、地方戏等艺术则继续繁荣;由于通 商口岸的开辟,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西方文化输入的撞击,使绘画、雕塑、 音乐、舞蹈、曲艺、建筑出现新的艺术趣味和艺术风格。最后指出清朝的艺 术成就在许多方面对民国时期产生的影响。 一、清代艺术概述 清代 (1644—1911年)由满族入关统治全国,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最末一次繁荣兴盛,号称 “康乾盛世”。尔后被西方列强用炮舰轰开大门, 迅速沦为半殖民地,最终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代的各门艺术基 本上都承接明代趋势继续发展,在康、乾盛世多曾显耀光彩。满族的音乐、 歌舞、曲艺、杂技等在一定范围内有过影响,但亦不曾扩延上升到居于主导 地位;而庞大帝国境内各族共处,多种艺术各显民族特色,且促进了互相的 交流和融合。国门大开以前,曾以我为主有所选择地吸取了西洋绘画、西洋 建筑的艺术技巧;国门大开之后,西方文化滔滔涌入,给中国传统文化以强 力撞击,这股浪潮干扰了中国艺术发展的自然进程,但亦加快了对西方艺术 的理解和吸收,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工艺等门类程度不同地显 现出一些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风格。 清代的绘画受五代、宋、元、明画风的影响,山水、花鸟、人物画各有 成就,形成不同画派,尤以元四家和董其昌的影响最大。四王的仿古山水长 期占据正统派的地位;清初四僧和中期的扬州画派则强调张扬个性,力图革 新;髠残、石涛、边寿民、居廉等画家更重在师法自然,用功写生;康、乾 时代,西洋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人融合中西绘画技法有过出色的作品;后期 随着殖民地化的社会危机加深,用以怡情遣性的文人画趋向没落,而在主要 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适应新兴市民的艺术需要,分别形成了“海上画派” 和 “岭南画派”,开出画坛新风。木刻版画方面,《芥子园画传》继承明代 十竹斋饾版套色水印法,桃花坞年画或继承明季雕版插图,或仿泰西笔法。 石版画则是中国绘画与西洋石版印刷术结合的产物。 清代的雕塑主要有陵墓石雕,皇宫、王府、衙署、豪邸门前的雕刻装饰, 宗教寺庙的大佛、罗汉,这些雕塑随着主人的社会地位、所处地区、所属民 族和教派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此外还有从明代发展而来的观赏性雕塑、工艺 品装饰雕塑。 清代的书法号为书道中兴。康、乾时代帖学盛行,康熙皇帝喜欢董其昌 书法,乾隆皇帝喜欢赵孟頫书法,居上倡导,强有力地影响了社会风气,并 形成了 “馆阁体”,当时也出现了一批帖学名家。乾、嘉之际,碑学兴起, 邓石如和伊秉绶勉力钻研周秦金石和汉魏碑刻,重新振兴衰落已久的篆隶书 法,成为清代碑学的两位开山祖师,引导书家从崇帖转为尊碑,改变了书法 发展的趋向。咸、同以来碑学大盛,出现了何绍基、吴昌硕等大家。包世臣 著 《艺舟双楫》,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在理论上加以阐扬,也起到推 波助澜的作用。 清代的篆刻宗法秦汉玺印,吸取元、明技法,取得新的发展。由明入清 的程邃,继承了明代的前期皖派之成就,从钻研秦汉玺印求得突破,开创了 皖派的新局面,水平超过了明代的文彭、何震。乾隆年间,丁敬以雄健高古 的格调开创了浙派,与后继的蒋仁、黄易等合称 “西泠八家”,成为影响很 大的印派。乾、嘉之际,邓石如把灵动多变的篆书入印,气象一新,遂开邓 派,后继者吴熙载、赵之谦、黄士陵都成名家,赵之谦尤其杰出。同、光年 间,吴昌硕的篆刻艺术达到新的高峰,对近代印风产生极大的影响。 清代的音乐,雅乐已经名存实亡,民间俗乐则颇为繁盛。汉族和少数民 族的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继承宋、元、明以来的传统 分支繁衍,品种越来越多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