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90 丛书.pdf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中国全史 090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六、学术思想的系统反思 (一)刘知几著《史通》 1.刘知几生平 刘知几,字子玄,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生于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 661年),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帝,卒于唐玄宗开元九 年 (公元721年)。 刘知几成长于一个有浓厚文化学术气氛的家族中。《旧唐书·刘子玄传》 开头就称,知几为 “楚州刺史胤之族孙也”。刘胤之是唐初知名学者,与著 名史家李百药结为好友。刘胤之曾以参加修唐国史和 《实录》有功,被封爵 为 “阳城县男”。刘知几的父亲刘藏器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史书特别 赞扬他 “有词学”。他的主要专长在文学、经学方面。刘藏器的堂兄弟刘延 祐也有文名, “为畿邑当时之冠”。到了刘知几这一辈,堂兄弟一共6人, ① 均 “进士及第,文学知名”。这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惊诧和羡慕,“乡人以 ② 其兄弟六人俱有名,号其乡曰 ‘高阳’,里曰‘居巢’”。 少年时代的刘知几,好学而不盲从,很有个性。11岁时,父亲让他学《古 文尚书》,他没有兴致, “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刘藏器不惜用“武 力”进行家教,可刘知几 “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刘藏器教刘知几的 哥哥们学的是 《左传》,在他们上课时,刘知几偷偷去旁听,听了几次,他 对 《左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讲课之后,刘知几就对兄长们复述上课 的内容,几分得意之余又想到自己那恼人的课程,不禁感叹,如果史书都象 《左传》这样,我学习怎么会倦怠呢?这话传到他父亲耳中,大觉惊奇,遂 改教刘知几 《左传》。刘知几学习劲头大增。与读《尚书》时相比,判若两 人。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左传》“讲诵都毕”,即能够讲解和诵读,“所 ① 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 。这时他才只有12岁。刘藏器又拟出规划, 想让刘知几进一步学习历代学者关于 《左传》的注释,以便日后成为《左传》 专家。可是,刘知几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愿意过早地把学业局限于一部书, 走专门家易于成名的捷径,而是对群史有强烈的兴趣。他对父兄说,孔夫子 获麟绝笔之后的史事,我还没有了解,请允许我继续阅读其它史书,以增加 我的见闻。父兄尊重了他个人的意愿,从此刘知几博览群史,相继读了 《史 记》、 《汉书》、《三国志》等历代纪传体正史。他不是死读书,把自己变 为盛装史料的 “书橱”,而是努力探究古今社会的沿革变化,了解历史发展 ② 的大势, “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靠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广泛阅 读了前代多种史书,也读了皇家 《实录》。他家中自然不会有这么多藏书, 只能靠四处去借。他在博览的基础上,注意掌握各部史书的要点,抓住 “叙 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他就这样以读史为乐,一直读了5年。 17岁的刘知几暂时中止了研习史学,开始学习科举考试所要求的科目。 ① 《旧唐书》卷一○二《刘子玄传》。 ② 《旧唐书》卷一○二《刘子玄传》。 ① 上引均见 《史通·自叙》。 ② 《史通·自叙》。 在高宗永隆元年 (公元680年),刘知几一举考中进士,这时他才20岁。当 时有句谚语,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可见刘知几才学出众,步入仕 途相当顺利。 考中进士后,刘知几被授予官职获嘉 (今河南省获嘉县)县主簿。在任 职期间,他继续钻研史学,并去京城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和东都洛阳, 从公家和私人处广泛借览史书,尽情浏览。他注意比较各种史书的优劣和特 点,有了许多心得,形成了写读史札记的好习惯,日积月累,这些札记装满 “筐”,为晚年撰写 《史通》奠定了基础。 他虽然热爱史学,但也没忘记当代政治。在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