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多元社会模式和高等教育.PDF

传统工艺、多元社会模式和高等教育.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传统工艺的认知与振兴 Cogni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Arts 传统工艺、多元社会模式与高等教育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5 提 要 2017 年3 月12 日国务院同意并发布了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 划》,确定了“振兴传统工艺”的重大任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立 足国情,增强现代科学意识,建立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的国学价值、多元社会模式技术文化一体结构和对外交流的 宏观框架,提取其独有的生命力要素,包括有国家制度的技术、有价值体系的技术、有社会结构的技术、有中 国故事的技术、有丰富历史文献的技术和有专业知识的技术等,提升自我阐释能力和未来传承能力,增加文化自 信,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掌握现代世界知识体系,做到中西互视,拿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制定世界对话与合作的有效对策,增加国际话语权。此外,还应将那些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兼具跨文化视野 和具体操作个案的,以及中西学界共享优秀学术成果延伸到我国高等教育中去,加速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工 作,使振兴传统工艺的系列工作成为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丰富世界文明对话内涵的高端事业。 关键词 传统工艺,多元社会模式,技术文化,高等教育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8.12.005 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的重大成就是中国的现代化发 响较大而我们自己以往比较忽略的外来学说,并且有可 展,其中经济的崛起、高科技的成就和文化软实力的建 能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可资参考的意见的,还应该做 设尤为引人瞩目。但也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中西 有针对地思考,开展对策性研究。例如:怎样认识中国 学界对中国崛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认识,互有差 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怎样运用现代科学意识和当代 异。差异是正常的,有些差异还是始终存在的,不必大 世界知识系统界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怎样面对 惊小怪。但对其中涉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建设对象的不 世界期待,大力发展国家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又做到内 同分析,尤其是对那些有助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维护中 聚外吸?……都属于这类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振兴中 国历史文明和促进综合国力发展的有益观点,我们还是 国传统工艺的价值与途径,就是其中之一。 应该加强自我总结,同时给予格外关注;对一些外界影 传统工艺的国学价值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我国是 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50006)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8年11月29 日 院刊 1327 专题:传统工艺的认知与振兴 有悠久儒学传统的国家,儒学经典《周礼》中的《考工 会长期以来在非西方或非欧洲中心的时空框架下自我发 记》,便是传统礼治包含工艺制度的国学经典。在历史 展,从未将文化与文明截然分开。我们今天在全球政治 上,西方学者也将汉字、手工艺和民俗作为认识中国的 经济格局改变的语境中讨论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也绝不 开端,而且有些名声就缘于“丝绸之路”,无论在陆路 是炒冷饭,更不是简单地复习概念,而是要从对方认真 还是海路,还曾经都很耀眼。其中手工器物的彼此吸引 研究中华文明史的视角和学术问题中,反思自我优势, 与交换还成为一种活力成分,刺激了海外汉学的发展, 弥补被忽略的历史缺失。事实上,至今我国传统工艺的 也与欧洲的中国科技史学的兴起密切相关。现在,在西 研究都是相对冷门的,这与我国传统工艺的灿烂成就和 方,这套学问已渐成气候,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同行都 卓越的对外影响是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