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损伤.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NJURY OF SACROILIAC JOINT 骶髂关节损伤 定义 骶髂关节损伤又称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错缝症。是指骶髂关节遭受外力的作用,或因妇女孕产骶髂关节面对合不良,导致骶髂关节韧带损伤或骶髂关节错缝,引起局部疼痛的功能障碍。 临床上以持续性下腰痛或腰臀痛、长短腿、跛行为主要特征。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尤以女性及运动员最为多见。近年来自驾车增多,由于右足用劲过多,动作变换频繁,牵拉骶髂关节,造成骶髂关节损伤,发病率明显上升。 本病属于中医伤科“骨缝错”,又称“胯骨错缝”。 关节面 关节腔 关节囊 韧带 肌肉 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的解剖结构 关节面 骶髂关节由髂骨内侧关节面与上3节骶骨的外侧关节面构成。 特点:骶髂关节为耳状面关节,其关节面凹凸、粗糙不平。结构稳定性好,属于微动关节,具有一定弹性。 作用:维持骨盆稳定性,承受人体躯干重量,起到连接脊柱与下肢间的枢纽作用,是躯干重量的缓冲地带。 骶髂关节是人体最大而又最稳固的关节,非特殊外力或分娩原因(妊娠时关节活动度增大),一般不容易损伤。 关节腔 骶髂关节的上2/3为滑膜关节,结构稳定。 下1/3狭窄呈裂痕状,内有少量关节液,正常情况下呈负压状态,具有缓冲外力的作用。 关节囊 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的外周缘,骶髂关节是由于髂骨的耳状附着面向着前内侧,髂骨的耳状附着面向着后外侧,两个相对的耳状面相互交错、嵌合而形成。在损伤情况下,关节囊嵌入关节间隙而引起疼痛。 韧带 在外力作用下导致韧带损伤,易产生关节错缝或半脱位。 前方 后方 骶髂前韧带 骶棘韧带 髂腰关节韧带; 骶髂后长韧带(后上) 骶髂后短韧带; 骶髂骨间韧带(后下) 肌肉 前方: 髂腰肌、阔筋膜张肌 后方: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耻骨联合是骶髂关节的前联合装置,两侧耻骨支之间由耻骨韧带连接,对骶髂关节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分娩时易导致耻骨韧带撕裂或断裂,是造成骶髂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耻骨联合 耻骨韧带损伤 4 分娩损伤 3 急性损伤 1 慢性损伤 2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1.急性损伤 外力突然作用引起的损伤,常见于弯腰负重扭转骨盆,或一侧下肢不动,脊柱骤然向对侧旋转,牵拉骶髂韧带致其损伤,引起骶髂关节错缝;猝然跌倒时单侧臀部着地,或单侧下肢负重跳跃、坠跌等,地面的作用力向上传导,而躯体向下的冲击力向下传导,两种作用力汇集于骶髂关节,而产生骶髂关节损伤;下蹲位负重起立时扭错,或身体向前、向后跌仆,使骶髂关节过度前后旋转,导致骶髂关节损伤;另外,腹直肌、股后肌等肌肉的强烈收缩,可使骶髂关节交锁在不正常的位置,从而产生损伤。 2.慢性损伤 多见于长期弯腰工作、经常过度负重或脊柱疾病,可促使骶髂关节退行性变,久而久之骶髂关节错位、关节密度增高。 3.分娩损伤 女性在妊娠期和产后,因内分泌的作用,使骶髂关节松弛,怀孕时骶髂关节面被撑开,婴儿产出(包括剖腹产),腹压骤降,骶髂关节瞬间对合,由于关节面对合欠佳而形成错缝,导致一侧或两侧的腰骶及下腰部持续性疼痛。 4.耻骨韧带损伤 由于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或骨盆狭小,分娩时造成耻骨韧带撕裂或断裂,耻骨支向一侧或两侧分离,使骶髂关节稳定性变差而损伤。 附: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发病机理示意图 慢性腰腿痛 妇女内分泌改变或产后过早负重 久病卧床 外伤 骶髂关节韧带松弛 骶髂关节韧带损伤 骶髂关节错开移位 创伤性炎症激压 骶尾韧带 腰骶干 梨状肌 腰骶部植物神经 骶尾部症状 坐骨神经痛 盆腔器官功能紊乱 不协调外力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屈髋、转侧过度,牵掣骶髂关节,伤及足少阳经筋所结尻处及节之连接处;或因孕产,腰骶、骶髂骨节松弛,诸筋迟缓,节隙松解,致使骨节错缝,气血瘀滞,发为本病。 病因病机 骶髂关节损伤的诊断 DIAGNOSIS 诊断 症状 大多有外伤史,部分因产后引起。 下腰痛,伴有一侧腰臀或两侧腰臀部疼痛,弯腰、转身、仰卧等使疼痛加剧;咳嗽或打喷嚏时可引起患侧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 有长短腿现象,常呈撅臀跛行,患肢搁腿、穿鞋袜困难。 有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如下腹部胀闷不适,肛门坠胀感;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阳痿,痛经等。 腰骶部酸软乏力,常用手支撑患侧,或经常更换坐姿。产后女性可引起耻骨联合处疼痛。 体征 可见患侧骶髂关节较键侧隆起;双侧对比触摸髂后上棘时,患侧髂后上棘有凸起或凹陷,触诊髂后上棘下缘,患侧较键侧偏下者为后错位,反之为前错位。 患侧髂后下棘的内下角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筋结。 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受限,患侧侧弯明显;腰臀部的肌肉紧张,臀上皮神经、臀中肌压痛明显。 两侧下肢不等长或有“阴阳足”。 特殊检查 骨盆分离试验阳性,“4”字试验、床边试验阳性,骶髂关节旋转试验阳性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