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站验-吕爱军.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实站验-吕爱军

一、实验内容 二、微生物实验安排与考核 课程简介:必修课,45学时、1个学分 基础实验:80%,10次 自主设计实验:20%,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总结、汇报 三、课堂纪律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严肃课堂纪律 不允许无故旷课、早退(1次) 迟到(2次) 工作服 四、实验室安全和卫生 安全 实验室严禁吸烟。 注意用水、防电和防火 正确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 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 2. 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3. 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合宜温度下培养,1-2天内每一菌体即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三、实验材料 棉签、平皿(1/1人)、酒精灯、废物缸等 四、操作步骤 1、写标签: 在皿底上 2、制培养基 3、倒平板 4、静置 5、接种环境或体表微生物 手指(洗前后)、头发、咳嗽、抹布、空气中等 6、培养 37 ℃培养24h-48h 五、实验报告 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环境中细菌菌落形态与类型。 二、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 1.试管(test tube):制作琼脂斜面、成液体培养基用、制作无菌水用。 2.吸管(又称移液管,pipette):转移液体菌落 3.培养皿(petridish):由正反两平面板互扣而成,专为防治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而设计的。在培养皿内倒入适量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菌种、微生物计数以及抗生素、噬菌体效价等。 4.三角烧瓶(Erlenmeyerflask)与烧杯(beaker):三角烧瓶常用的有100、250、500、1000ml等不同的大小,常用来成无菌水、培养基和摇瓶发酵等。烧杯用来配制培养基和药品。 6.载玻片(slide)与盖玻片(cover slip):用于微生物涂片、染色,作形态观察用。 7.接种工具 :接种环、针、铲、钩。 8. 玻璃涂布器。 (二)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 1.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新购置的玻璃器皿含游离碱较多,因在酸溶液内先浸泡数小时。酸溶液一般用2%的盐酸或洗液。浸泡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 : (1)试管、培养皿、三角烧瓶、烧杯等可用瓶刷或海绵沾上肥皂或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 (2)玻璃吸管吸过血液、血清、糖溶液或染料溶液等的玻璃吸管(包括毛细吸管),使用后应立即投入盛有自来水的量筒或标本瓶内,免得干燥后难以冲洗干净。 (3)载玻片与盖玻片用过的载玻片与盖玻片如滴有香柏油,要先用皱纹纸擦去或浸在二甲苯内摇晃几次,使油垢溶解,再在洗衣粉水中煮沸5—10分钟。 检查过活菌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吸过活菌的吸管应先投入盛有2%的来苏水或0.25%的新洁尔灭消毒液中浸泡24h后,按上述方法洗涤。带病原菌的培养物应先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将培养物倒去,再进行洗涤。 玻璃器皿经洗涤后,若内壁的水均匀分布呈一薄层,表示污垢完全洗净,若挂有水珠,则还需要用洗液浸泡数小时,然后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上水滴后应均匀散开。若成水珠状,还应进行充分洗涤。 (三)培养皿的包扎 试管的捆扎 试管的分装 摆斜面 试管的捆扎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油镜的使用技术及维护的基本知识 学习微生物涂片、单染色的基本技术 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学习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各种微生物接种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单染色 细菌细胞微小,透明,不易观察,需染上颜色。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是: 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 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三、实验材料 普通光学显微镜 美兰、结晶紫、复红染色液。 培养24h的大肠杆菌(E.coli)、枯草芽孢杆菌 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 (一)、制作细菌观察片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

文档评论(0)

181****7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