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中国:现状、未来与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器人在中国:现状、未来与影响 摘 要:作为一个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未来与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由于一手调查数据的缺乏,现有文献并未就上述问题展开全面的实证分析。针对现有文献的缺憾,本文综合运用2015、2016和2018年连续三轮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运用加权统计、倾向得分匹配、预测分析等多种识别策略,本文研究发现:第一,近年来机器人在我国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已对中国近1/3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产生影响。按照现有投资增速,我国机器人使用覆盖率、使用密度将在2025年前后逼近先进国家水平。第二,机器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为0.3%;并且,上述影响效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存在非对称性影响,非技能劳动力受到机器人的“换人”冲击更大。第三,我国企业的机器人使用存在明显的微观差异,生产率异质性、政府的政策偏倚是造成机器人使用具有微观差异的重要原因。第四,因果推断表明,机器人使用对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能力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效应,并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根据现有机器人投资增速数据,我国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将在2025年前后攀升至4.7%。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全面认知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宏观经济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器人;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加权统计;倾向得分匹配;预测分析 一、引言 工业机器人(以下简称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它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依靠电脑程序预先编程或人工智能技术设定而实现各种制造功能的机器设备(ISO, 2014)。根据政策研究者的理解,作为工业4.0的重要代表,机器人的使用将引发人类在制造业领域生产流程、组织管理、产品质量、创新路径、劳动力需求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劳动力市场产生重要影响(IFR, 2018)。因此,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新兴经济现象,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有关世界各国机器人销售与应用等方面宏观数据的推广,国内外学界开始对机器人问题有所关注。运用技能-工作任务的匹配性一般均衡模型,Acemoglu and Restrepo (2017, 2018) 就机器人使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开创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方面,他们认为,由于机器人在执行体力性、程序性工作任务(例如焊接、刷漆、组装、包装、码垛等)上具有更好地精确性、稳定性,机器人使用将造成非技能劳动力对于上述工作任务的比较优势趋于下降。因此,机器人引入将造成短期非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理论分析表明,机器人将促进产品精度、产品多样性和差异化的有效提升,并将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考虑到机器人需要更多的技能劳动力进行管理操作,机器人使用将引发企业生产率、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同时性增长。在稳态均衡路径下,考虑到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的充分弹性,机器人使用对非技能劳动力的短期替代将通过这一部分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有效调整而进行对冲;因此,机器人使用对长期经济的影响效应将是显著而乐观的: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效应,而对劳动力市场并不会发生令人担忧的“换人”现象。 围绕理论猜测,Acemoglu以及部分学者运用美国、欧盟机器人使用的宏观数据,就上述现象展开了一定程度的证研究。他们的主要实证发现是:机器人使用能够有效推动发达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并在短期内对非技能劳动力产生1-2个百分点的即期冲击。然而,从10~20年跨度的长期角度进行观测,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换人”效应趋近于0(Acemoglu and Restrepo, 2017, 2018; Sachs and Kotlikoff,2012;Korinek and Stiglitz,2017)。 然而,作为一个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的制造业大国,对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未来与影响的研究却较为缺乏。由于高质量微观一手调查数据的缺失,现有文献只能从机器人联盟(IFR)所披露的中国宏观总体数据对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一般性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概述,无法深入剖析中国机器人在使用规模、使用密度、投资增速等方面的年度变化,更无法就中国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分析。并且,一手调查数据缺乏,还造成现有文献多基于美国、欧盟机器人发展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结论而对机器人在中国的潜在影响进行直接猜测,而无法从中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真实情境出发,就机器人对于中国经济在生产率效率、质量升级、管理效率、经营风险、劳动力需求等多维度的影响效应进行契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实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