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电图.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冠心病的心电图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心肌缺血时膜电位的改变及形成原因 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以及其机制 冠心病的心电图变化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相关冠状动脉闭塞的心电图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与心电图改变 引起异常Q波的原因 (1)陈旧性Q波性心肌梗死:ECG出现与冠状动脉支配区一致的异常Q波伴有冠状T波,有确切的心肌梗死病史 (2)Q波的正常变异:aVL导联的Q波、V1和V2导联QS波、III和aVF导联的Q波、正常变异性心前过渡区右移、位置性Q波 (3)出现异常Q波的其他疾病:心室肥厚、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传导异常、严重心绞痛发作时出现一过性Q波、急性心肌损伤 病理性Q波的形成条件 (1)梗死的直径一般大于20-25mm (2)梗死的厚度大于5-7mm,累及左室壁厚度达50% 有些透壁性心肌梗死不形成病理性Q波的机制: (1)梗死部位在心脏的基底部,不引起QRS波起始向量的改变 (2)梗死直径较小,只累及10%左右的左室 (3)梗死面积虽然较大,但累及多支血管,产生的梗死向量相互抵消 (4)伴有束支传导阻滞而不形成病理性Q波 (5)心肌梗死为多个散在的坏死,每个梗死范围小 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ECG改变:ECG上无病理性Q波,但可有以下变化 (1)除aVR导外,任何一个或几个导联上J点后0.08s的ST段压低=0.1mV,伴或不伴T波倒置,在对应导联上无ST段抬高 (2)对称性T波倒置,深度至少达0.1mV,伴或不伴有ST段轻度抬高,至少持续72h (3)在两个以上的前胸或下壁导联上,或I、aVL导J点后0.02s的ST段抬高至少0.1mV,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未形成病理性Q波 急性心肌梗死后病理性Q波消失的机制: (1)Q波出现时,心肌并没有坏死,只是处于冬眠状态,呈一过性电静止,当血流恢复后,电功能恢复 (2)在梗死灶内有较多的存活心肌,当血流恢复后,恢复电功能,使病理性Q波消失 (3 )坏死的心肌疤痕化,疤痕缩小使Q波消失 (4)新发生的传导阻滞,掩盖了病理性Q波 (5)由于对侧部位发生再梗死,使Q波消失 (6)梗死区内或周围心肌细胞肥大而使Q波消失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演变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周:主要为心肌纤维的凝固性坏死伴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充血和水肿 第二周:坏死的心肌纤维被吞噬、溶解,梗死周边出现肉芽组织 第三周:肉芽组织形成增多并出现胶原纤维 第四-六周:梗死区胶原纤维形成较显著 第七-八周:梗死区胶原纤维形成已较致密,梗死灶愈合 心肌梗死的ECG分期及ECG特点 超急期:(1)T波增高变尖:呈帐顶状,是最早期的改变;(2)ST段抬高:呈斜型向上或弓背向下型,变化较快,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抬高或下降可达1.0-2.0mV;(3)急性损伤阻滞:表现为QRS波时间延长、振幅增大;(4)对侧性ST段下移及ST-T的电交替 急性期:(1) ST段抬高: 呈弓背向上型,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极曲线;(2)出现病理性Q波:1-2d内形成,3-4d稳定不变(3)T波的改变:高尖的T波逐渐降低,后变为先正后负的双向T波及倒置的T波;(4)对侧性ST段下移改变:逐渐回到基线 亚急性期:(1)病理性Q波及ST段改变:病理性Q波相对稳定,ST段降至基线或呈稳定状态;(2) T波的改变:T波由直立逐渐转为双向T波及倒置的T波或变浅呈直立的T波 慢性期:(1)病理性Q波:可长期存在或发生改变或全部消失;(2)ST段:多为正常,如有慢性缺血存在,可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如有室壁瘤存在,则持续抬高(3)T波:多为“V”形倒置、双肢对称、波谷尖锐的冠状T波,也有变为低平或直立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主要在II、III、aVF导联上出现病理性Q波和ST-T的且常伴AVB及胸前导联的ST段镜面下移等改变 一般III导的Q波=0.04s、深度大于R波的1/4,aVF导联Q波应=0.02s,II导联也应有肯定的q波 如果异常Q波仅见于III或III与aVF导联,则需有典型的ST段和T波的动态演变,方可考虑有下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发生AVB的机制 (1)与AVN血供障碍有关:一般AVN动脉的血供来自右冠的后侧支,当右冠发生急性闭塞时,出现下壁梗死,同时AVN动脉缺血,引起AVB (2) Bezold-Jarisch发射:当AVN缺血时,由于刺激此处的迷走神经,使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发生AVB (3)从缺血细胞中释放的电解质及代谢产物(如K+和腺苷)与AVB有关 (4)侧支循环学说:认为在前降支病变影响间隔支向AVN供血时,右冠闭塞容易出现AVB 下壁心肌梗死出现的AVB多能自行恢复的原因 (1)AVN的耗氧只有心肌细胞的1/5左右,其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强 (2)AV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