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无衣》标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岂曰无衣 选自《诗经.秦风》 诗歌简介 《秦风·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气势雄壮、激昂豪迈的出征歌。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是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 《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无衣(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长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歌朗诵: 注意诗歌中的重复字词。 要想象这是一首行军的战歌。 听歌曲《无衣》感受氛围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衣物。“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 “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 “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 “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 第一章,统一思想 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设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内容赏析 第二章,统一行动。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请谈谈反复在诗歌表达上的作用。 加强气势,增强诗的节奏感,层层深入地抒发情怀。 这是一首赋体诗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全诗三章中有哪些字句不同?它们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战士无衣却为何同仇、偕作、偕行?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同泽 …… ……矛戟 …… 偕作 ……同裳 …… ……甲兵 ……偕行 内容 形象 主题 (思想) (准备) (赴战) 克服困难 团结友爱 积极响应 齐心备战 同仇敌忾 勇赴战场 表现了士兵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 诗中的“我”是怎样一个形象? “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 “我”是保卫家园的爱国者形象。 每章首句均用反问句开头,更突出主人公的爱国精神。 开头反问,后以“我”的行为,书写正义参军歌,爱国之情,英雄之举,跃然纸上。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