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成景作用跟景观类型新.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溶成景作用跟景观类型新

岩溶成景作用及景观类型(地表) 古斯洛文尼亚语,荒地 岩溶地貌概念 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 地下水中一般因含二氧化碳而呈现碳酸的弱酸性溶解作用 为什么碳酸盐地区广泛发育有岩溶地貌?其它岩石分布地区是否也发育有岩溶地貌? 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硫酸盐类:石膏、硬石膏 卤化物盐类:岩盐、钾岩 按溶解度大小排序: 卤化物盐类>硫酸盐类岩>碳酸盐类 ——岩溶地貌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都可见。由于,碳酸盐类岩石分布最广,且出露地表,因此,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 为什么石灰岩地区比其它岩石分布地区更容易发生喀斯特作用? 按溶解度大小排序: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因此,石灰岩最容易发生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石灰岩分布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相关条件: 1、构造:节理发育、区域性断裂带 2、气候与水 岩石的透水性对岩石的溶蚀速度和地下岩溶的发育有着重大影响。透水性不良的岩石,溶蚀作用只限于岩石表面,很难深入岩石内部。透水性好的岩石,地表和地下溶蚀都很强,地貌发育也好。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大小和多少。 溶洞呈直角表明沿节理、底层发育 湿热气候条件下—— ?土壤中CO2含量比空气中高数十倍——有机质的分解、氧化,本身地质活动,原始的 地球大气构成等 ?地表水与地下水流量大,且活动性强,因而岩溶作用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喀斯特地貌发育与喀斯特地貌 (一) 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 ?石灰岩节理处地表发生溶解作用,产生溶沟、石芽、漏斗、落水洞;沿地下的节理,地下水的溶解作用则产生了溶洞,而地表水,则可能消失,加入地下径流。地表呈蜂窝状。 ?溶洞顶可能发生塌陷,产生更大更深的溶洞,石灰岩层被深沟不断分割,地表形成溶蚀洼地和峰林。地下河可能转变为地面河。 ?最后,残留的石灰岩部分,称作孤峰Haystack hill或者hum,孤立于新的岩石表层。 Caverns溶洞, pothole,壶穴, sinkhole/holdings落水洞, lost river潜水河 water table地下水位, collapse sink/collapse donline塌陷的落水洞有陡壁, Haystack mountains/Haystackhill/mogotes/hum干草堆山,如广西、越南北部 岩溶的景观形态 岩溶地貌的发育因受到地表的和地下的岩溶作用支配,因此也造成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两大类。两类地貌虽然各自发展,但又相互影响。一方面是地表地貌的高度降低,类型减少,趋向消亡。而另一方面是地下地貌不断暴露并转成为地表地貌,如果地壳发生升降运动,那么这种变化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溶沟:沟槽状溶蚀部分——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而成——宽10cm-2m,深2cm-3m 石芽:沟间突起部分——蚀余产物 石林:高大的石芽,高达数十米——热带、厚层纯石灰岩 岩溶漏斗:流水沿裂隙侵蚀的产物,呈碟形或倒锥形洼地,宽数十娄,深数米到10多米,底部有垂直裂隙或落水洞,通常发育在节理的交汇点,坡面向内倾斜20-30度,有些更缓和。下面会有地下通道,更多的是地表下被岩石、土壤和植物阻寒,下雨时形成暂的湖泊 峰丛:同一基座而峰顶分离的碳酸盐岩山峰,与漏斗、洼地组合形成峰丛-漏斗、峰丛-洼地 峰林:分散的碳酸盐岩石山峰,由峰丛发展而成 孤峰:峰林发育晚期残存的孤立山峰,多分布于岩溶盆地底部或岩溶平原 岩溶洼地:它是一种封闭性的小型盆地,平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星形、长条形。垂直形态有碟形、漏斗形和筒形,由四周向中心倾斜。长宽度多在数十至数百米。深度较浅,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不等。洼地基底为岩石,也有砂、粘土层覆盖。这些土层多是岩石风化后的残留物,可种植。但因洼地底部存在裂隙和落水洞,所以洼地易透水干旱。如果透水通道堵塞,洼地就会储水成湖,称为“岩溶湖”。我国广西俗称“天塘”或“龙湖”。贵州草海是一个大型岩溶湖。岩溶洼地种类主要有:溶蚀洼地、塌陷洼地及沉陷洼地等。溶蚀洼地在云贵和广西等地分布很多。 坡立谷与槽谷(大型岩溶盆地):坡立谷(Polje)一词源于南斯拉夫语,原意是田野,地貌上是指大型的岩溶盆地,宽数百米至数公里,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云南的观山、罗平及贵州安顺,广西的都安、马山、大新和龙津等地十分发达,四周多被峰林石山围绕,谷坡坡陡,横剖面呈槽形,故又称槽谷,俗称“坝子”。谷底平坦,常有河流穿过,河流由石山一端的出水洞或冒水孔流出,注入另一端的石山的溶洞中,或潜入落水洞之下。有河流作用的槽谷扩展较快,并且有河流堆积,堆积层厚2-3米,呈棕黄色的粘土层或残留红土。 岩溶平原:岩溶盆

文档评论(0)

my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