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选线定线.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选线定线 第六章 选线定线 第一节 道路建设程序 第二节 路线方案的选择与比较 第三节 道路选线的要求与步骤 第四节 地形的划分 第五节 平原区选线 第六节 山岭区选线 第七节 丘陵区选线 第八节 实地定线 第九节 纸上定线 第九节 曲线的定线方法 第五节 平原区选线 一、主要特点 路线不受高程控制,主要受地物、河流的控制 二、选线的要求 (一)线性 1、尽可能顺直,采用高标准 路线转折一般在以下情况出现时才做 (1)跨大河流或遇不良地质 (2)结合农田、水利、厂矿、村镇建设 (3)为连接铁路、航运、机场公路干线 (4)避免障碍物或良田和连接控制点 2、小偏角、大半径 3、保证视距 4、高程由排水和桥梁控制 (二)支农 1、不占或少占农田 2、处理好灌溉系统、路与堤结合 (三)与村镇的关系 近村不进村,便民不扰民 (四)桥位的选择 河床稳定,河边顺直,河面较窄,地质良好和两岸地形有利于桥头路线布设的河段,尽可能使桥位中线与洪水主流方向正交 (五)路基的稳定 要有一定的路基高度 (六)老路的利用 线性质量要保证,而且要考虑施工 图6-2灌溉区路线布设 第六节、山岭区选线 图6-3 某山区地形 一、特点 路线受地形、地质、气候的约束,特别是高程,地物相对较少。 二、布线方式 1、沿溪线 2、越岭线 3、山脊线 三、选线原则 (一)沿溪线 河岸的选择(地形、地质、冰冻、村镇) 线位高的低选择: 洪水的影响 跨河地点的选择: 线位高低: (1)低线方案 优:线性好,工程省 活动余地大 结构物少 缺:易受洪水侵袭 、 防护工程大、 占用农田多、 废方困难 图6-4 沿河(溪)线 (2)高线方案 优:不受洪水侵袭、 废方容易、少占农田 缺:线性差、工程量大、结构物多、跨河困难、遇不良地质难处理,施工难 (3)中线方案 优缺点介于二者之间 占农田最多 跨河 (1)S形河段跨河 (2)河曲跨河 此两种线形较好,对河岸易冲刷 (3)在直线段上跨河 线形较差 图6-5 利用S形河段跨河 图6-6 利用河湾跨河 图6-7 正交桥位线形较差 图6-8适当斜交改善线形 图6-10 路线跨支沟方案 图6-9 正交桥位改善桥头线形措施 (二)越岭线 主要问题:垭口的选择,过岭的标高、垭口的两侧路线展线方案 1、垭口的选择 考虑的因素:垭口的位置,垭口的标高,展线条件,地质条件 2、过岭标高 浅挖:较肥的垭口 深挖:较瘦的垭口,当挖深在25-30m以上时,可考虑与隧道 方案比较 隧道:较高、较肥的垭口,1:5打1km隧道可节约5km的路程。 过岭标高是越岭线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的过岭标高会出现不同的展线方案;反之,不同的展线方案又要求有不问的越岭标高。因此,选定过岭标高时应当结合展线方案综合考虑。如图6-11所示,路线通过垭口 ,由于选用不同的挖深出现了三个可能方案:Ⅰ方案挖深9m,需要设置两个回头曲线; Ⅱ方案挖深13m,需设一回头曲线; Ⅲ方案挖深20m,不需回头即可顺山势布线。Ⅲ方案线形好,路线最短,有利于行车,在地质条件许可时是较好的方案。 图6-11 垭口标高与展线 3、垭口两侧展线 (1)自然展线 优点:符合路线的基本走向 , 线性较好 缺点:避让不良地质自由度不大,降坡较慢 图6-12 自然展线 (2)回头展线 优点:降坡快 缺点:线形差, 施工养护都比较困难 二级以上的公路一般不采用回头展线 图6-1 3回头展线 图6-14 有利的回头展线 山包 山坳 山坡 山脊 山沟 (3)螺旋展线 当路线受地形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时,可采用螺旋展线。 图6-15 螺旋展线 一条较长的越岭线,由于地形复杂,常常综合运用多种展线形式,如图6-16所示。①至②段为地形较开阔、平缓,地质条件较好的山坡,路线利用该山坡往返六次回头展线;②至③段是利用较肥厚的支脉山脊展线;⑥至⑦段主沟两侧各有一处较开阔的支沟,路线利用主沟两侧的山谷进行展线;⑦至⑧段路线受地形限制较严,只能沿纵坡较陡的主沟布设,故采用了反复跨主沟的山谷展线形式。 图6-16各种展线方式的综合应用 (三)山脊线 1、主要特点 线形较好,纵坡也比较平缓,关键在与上下接线 2、布线条件 (1)分水岭方向符合路线基本走向 (2)分水岭的平面不过于曲折,纵面不过于起伏 (3)上、下引线、展线比较容易 图6-17山脊线侧

文档评论(0)

181****7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