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名师教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格式.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周亚夫军细柳》名师教案 教学建议: 1.由于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文中提及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地名、官名等已发生很大的改变,远离我们生活的时代。教师多采用“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方法。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起来费力,学生听起来枯燥,于是对文言文望而却步。所以在教授文言时,教师一定要将课文多读几遍,抓住文中最重要的实词进行集中讲解,将课文放手交给学生去读,去理解。并且以小组互助的形式,带动全部同学参与到文言文学习之中。 2.本篇文章,其实是非常有趣的。教师可在教学前多介绍一些关于司马迁和《史记》的文学常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文中的重要实词和句子,并在疏通大意的情况下,用话剧的形式表现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尤其是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情节。在此基础上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号召学生学习周亚夫的品质就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样才能更让学生掌握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 3.教学建议:两课时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且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疏通文章大意。但对个别重要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讲解才可牢固掌握。 教学目标: 《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名人的品格和志趣。本单元要求学生阅读该单元的经典作品,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从而将其发扬光大。同时,学习这个单元,还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基于以上要求,《周亚夫军细柳》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即是积累文中重要词语,疏通文意。分析周亚夫人物形象,思考周亚夫品质的当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 《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以及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相关文学常识。难点即是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思考其品质的当今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渲染法:用当前长寿区争创文明卫生城市称号,高温天气下清洁工人仍坚守岗位的事迹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周亚夫。 合作探究法:重点词语和句子,文章大意的疏通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呈现。 诵读教学法:重视文言文的阅读,在读中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及要点: 本篇课文建议两课时完成。周亚夫是本篇文章的中心人物。固将其作为本教学的切入点。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字词和疏通文意。从而达到知道周亚夫即可。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用当前长寿区争创文明卫生城市称号,高温天气下清洁工人仍坚守岗位的事迹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周亚夫。第二部分:我知周亚夫。第三部分作业。第二课时则主要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和思考其品质在当今意义。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复习上一节课知识点。第二部分我识周亚夫。第三部分我悟周亚夫。第四部分作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导入新课: 网上收集清洁工人严寒酷暑下坚守岗位的照片。孩子们,请大家看看这些照片。这些人在干什么呀?对的,他们在工作。大家都知道我们长寿区在争创文明卫生城市。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很多的人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照片中的清洁工人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创卫尽力。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一主人公也具有这样的品质。他就是周亚夫。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他吧。(设计意图:清洁工人忠于职守的品质和周亚夫一样,同时以周亚夫为切入点和教学主线。) 二、我知周亚夫 1.作者——完善司马迁名片。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先世为周代史官,父亲司马谈任汉武帝太史令。司马迁少时跟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学习,二十岁后漫游全国。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得继父职,他博览汉室藏书,参以游历见闻,在其父累积编次的大量史料基础上,于前104年(太初元年)开始从事《史记》的编写。前99年(天汉二年),因替孤军奋战、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在狱中,他仍写作不辍,出狱后,被授以大多由宦官充任的中书令。这使他更加发愤著述,终于在前92年(征和初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巨著。不久即去世,年约六十余。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