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挤公共汽车现象中的应用 国际金融盖铭 [摘 要]从博弈论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公民挤公共汽车的问题,指出精神文明程度低是挤车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有效惩罚制度的引导才能真正解决挤车现象的屡屡发生。 [关键词]博弈论; 囚徒困境; 利益最大化; 最优策略 The game theory in crowds in the bus phenomenon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financeGai Ming Abstract: Embarked from the game theory angle, analyzes our country citizens to crowd the bus question, pointed out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degree was low is crowds the vehicle phenomenon serious basic reason, only had through the effective penalty system guidance can truly solve crowds the vehicle phenomenon repeatedly occurrence. Key Words: game theory; prisoner’s difficult position; benefit maximization; most superior strategy 挤着上公共汽车是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的普遍现象。就拿我个人来说,每次从家回学校的过程中都要到北站——236路汽车的终点站,去坐车。但每次上车过程都好像是一次战役,挤车的人非常多,而且大多都是像我一样要回学校的大学生,不仅等车人多时要挤者上车,甚至只有几个人等车时,这几个人也会挤着上车。不挤上不了车现以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许多媒体电台对挤车现象进行过讨论,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指责挤车者,可惜并没有减少挤车状况。 谁都知道,如果每个人都按顺序上车,他们都能上去,而且上得更快,但你看到的现实却是人人都挤着上车。那些原本指责挤车的人,在现实中也不得不成为“挤车族” ,因为不挤往往上不了车。为什么明明合作排队对与每个人都有利,而且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在现实中却难以合作呢?我们现在就用博弈论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博弈论及“囚徒困境” 博弈论研究人们行为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和结果。最经典的博弈论例子是“囚徒困境” 。这个例子分析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囚犯在坦白过不坦白之间,如何作出决策,及后果是什么,从而说明人们决策的一般性规律。 “囚徒困境”说的是甲乙二人合伙犯罪偷车被警察逮捕。警方怀疑他们还抢劫过银行,于是将他们分别关押,并分别告诉每一个人,如果他们都坦白抢劫银行的事,各判3年;如果一方交代,另一方不交代,交代者判1年,不交代者判10年。当然他们知道,如果谁都不交代抢劫银行的事,就只会因偷车而判2年。他们无法互相对话商量,并且对方的行为对自己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只有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来作出决策。甲的推理是:如果乙不叫交代,自己也不交代,则各判2年,如果自己交代只判1年,两者相比,还是交代有利;如果乙交代,自己也交代,则判3年,如果自己不交代,则要判10年,两者相比,还是交代有利。结论是,无论乙是否交代,自己的最优决策都是交代。乙也是同样进行推理,结果也选择了交代。这样,甲乙二人都进行了交代,得到了最糟的结果,每人各判3年。 在“囚徒困境”博弈中,每个囚徒都想得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结果每个囚徒却得到了最坏的结果。明明知道合作对双方都有利,结果却是双方不合作。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挤公共汽车的博弈。 二、挤车的博弈分析、公民挤车的最优策略及利益最大化 对每个上公共汽车的人来说,两种选择行为是“挤”与“不挤” 。每种行为的结果取决与其他人的选择。我们首先假设其他人都“不挤”。这时如果你选择“挤”,不但可以上去还可以有座位。如果你选择“不挤”,也许能上去,但座位是没有的。两者相比,如果别人都“不挤”,而你选择“挤”会更有利。如果别人选择你选择“挤”,你也选择“挤”,起码可以上去,如果你选择“不挤”,很可能上不去。也就是说当别人选择“挤”时,你也是选择“挤”更有利。结论是,无论其他人选择“挤”还是“不挤”,你选择“挤”都是有利的。这就是你的最优策略,这样,你就会逢车必挤。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想,挤车也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了。这又得出了与“囚徒困境”相似的结论:每个人都想得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上车并有座位),最后却得到最坏的结果(挤一身臭汗还不一定能上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qbbc12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