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地方性法规英译的研究.docVIP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地方性法规英译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地方性法规英译的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地方性法规英译的研究   [摘要]随着法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地方性法规翻译成为法律翻译的热点。本文拟从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研究地方性法规翻译的特点,探索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原则在法律文体翻译中的可应用性,从而建立法律文本与生态翻译学之间的联系,期待对法律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地方性法规翻译;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13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61   [本刊网址] http://   一、引言   地方性法规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两种法律体系、多种文化、不同的法律观念的跨文化交际。江苏省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工作于2005年启动,随后“译审人员共完成一百多部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工作”。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目前的法律翻译研究,主要从法律英语的文体特以及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入手,分析词汇、句法上的特点并探讨翻译问题,但是对法律语言、文化及翻译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却涉及的不多。法律文本翻译需要符合法律翻译环境,从而进行适应和选择的翻译。为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探索“三维转换”原则在地方性法规翻译中的适用性,为法律文本翻译提供一个新思路。   二、生态翻译学   胡庚申首先将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研究,并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认为生态翻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视角的翻译研究”。根据他提出的“多维整合”原则,译者需要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方面进行适应选择。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语言、文化、交际多方面因素,通过“三维转换”的方法进行翻译,从而达到“整合适应选?癯潭取弊罡叩摹白罴逊?译”。   三、地方性法规翻译的生态环境   翻译生态环境是一个联动的整体概念,译者需要以此为依据进行多维度适应与选择。具体来讲,它是指在联结源语、译语及原文的基础上,作者、译者和读者进行围绕语言、文化等进行交流互动形成的环境。因此,翻译生态环境一方面是译者多维度适应与选择的依据,另一反面也会限制译者翻译的结果。胡庚申指出,翻译生态环境是影响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作为江苏省地方性法规的负责机构,江苏省法制办多次组织召开全省法规规章译审座谈会,并邀请国务院法律翻译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在江苏省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的实践过程中,翻译规范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员及法律翻译工作者们的努力与实践成果也为地方性法规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及典型的翻译案例。   四、地方性法规翻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三维转换”是发生在翻译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译者应如何进行翻译。   (一)语言维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两种语言之间从语音、语法到词法、句法等这个语言研究层次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地方。在实际的语言交流和沟通实践中,这是这些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交流障碍的产生。对于语言维的转换,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合理处理。进一步来讲,就是译者需要根据翻译所进行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层次对两种语言进行适应性的选择转换。语言表达方式不同的重要原因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语重意合,句子结构常常比较松散,逻辑顺序往往蕴藏在句子之间。英语重形合,需要完整的句子结构来体现整个译文的准确性。在地方性法规中,译者在翻译高度意合的源语时,必须突破中文的行文结构,进行语言形式上的转换,从而达到最佳适应效果。   例1:仲裁场所应当相对独立、设施功能齐全、标志显著、庭貌庄严。   Arbitral places shall b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well-equipped with facilities and functions, with noticeable signs and a look of dignity.   这句原文是中文典型的四六句结构,逻辑关系蕴含在字里行间,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根据英文的习惯,作出语言形式上的转换。为此,译者在翻译时,采用with引导伴随结构,将原本看似并列的中文翻译成长短错落一致的英文,逻辑结构也一目了然。   (二)文化维   胡庚申认为,“文化维转换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也就是说翻译工作者必须关注源语言所在的整个文化系统,从文化背景出发。法律翻译文本的准确性和专业性要求法律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