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遗失物制度解读我国侵占遗忘物犯罪法律规定.PDF

从遗失物制度解读我国侵占遗忘物犯罪法律规定.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3 卷第 6 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3 No6 2007 年 1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Dec 2007 从遗失物制度解读我国侵占遗忘物犯罪的法律规定 张纪寒[1,2] (1. 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 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 我国刑法界对侵占罪之遗忘物的界定存在着重大分歧,严重阻碍了侵占罪的司法实践。通过考察国外及我 国古代刑法与遗失物制度的有关规定可知,民法上的遗失物在适用我国侵占罪中关于遗忘物的相关规定时存在着 不合理性。刑法上的遗忘物应与委托他人保管的财物具有相同的地位,拾得人违反其特定的从业要求和生活期待 是认定遗忘物的关键。 关键词:侵占罪;遗忘物;遗失物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07)06−0681−07 [3] 我国刑法第 270 条第二款将侵占遗忘物拒不返还 忘记某物品,但未必失去该物品 。 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适用第一款的法定刑进行处罚。 (3) 从法律文化上讲,邻近的日本与我国台湾地 然而法学界对“遗忘物”的性质与“拒不返还”的含 区在学理上也区分遗忘物与遗失物。如台湾地区的刑 义存在重大分歧,特别是如何理解“遗忘物”成为侵 法学者认为遗失物是事实上管领力殆不存在之物,遗 [4, 5] 占罪司法适用的最大障碍。本文拟从遗失物制度与适 忘于他人私宅等特定场所之物不属于遗失物 。 用刑罚处罚侵占遗失物实质合理的角度,对我国刑法 2. 遗忘物与遗失物同一说 中侵占遗忘物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以寻求对于遗忘 (1) 区分遗忘物与遗失物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我 物更为合理的认定依据。 国《民法通则》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若认 为遗失物与遗忘物截然不同,拾得人无退还遗忘物的 法律义务,更谈不上拒不返还;而且“遗忘是失落的 一、遗忘物与遗失物的理论之争 前提,失落是遗忘的必然结果”[6] ,是财物脱离权利 人的一个连续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并无本质的区别。 从民法上讲,因遗忘失去占有之物与不慎遗失之 (2) 遗忘物的认定标准主观色彩浓厚,“要求拾得 物同属于非基于占有人之意思而丧失占有,现在无人 人即行为人在拾物时判断遗失物还是遗忘物是不公平 [1] 。国外对于遗忘物与遗失 的。”[7](20) 占有且非为无主物之动产 物的界限虽有论及,但一般不作严格区分,即使区分 (3) 遗忘物就是现实中可以有效追索的遗失物。 往往也不具有定罪的意义。我国刑法特意使用了“遗 能于一定期限内实现追索而可复得的即为遗忘物,哪 忘物”这一用语,以示与民法上的“遗失物”划清界 怕是丢在马路上的钱包;不能于法定期限内实现追索, 限,所以刑法界对于两者应否区别及可否区别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