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有化到私有化英俄两国比较分析唐妍.PDF

从国有化到私有化英俄两国比较分析唐妍.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国有化到私有化:英俄两国比较分析∗ 唐妍 私有化浪潮是自 8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影响广大、意义深远的政治、经济、社会现象, 它不仅发生在不同社会制度、也发生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里。80 年代初,首先在英国由 当时的撒切尔政府发动了一场私有化运动,从而揭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普遍的私有化 进程的序幕,仅 1990—1992 年,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出售额已达 730 亿美元。90 年代初,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目标在这些国家的崩溃,由转型国家掀 起了又一轮私有化高潮。据世界银行统计,俄罗斯的 75,000 家小企业和 14,000 家大中型 企业自 1992 年以来已被出售 40 %。俄罗斯产业工人已经在私营企业工作。 (注: Alan Miller,Ideological Motivations of Privatization in Great Britain Versus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Affairs,Winter1997,no.2 )近20 年, 分别由英国、俄罗斯发端的私有化 运动格外引人注目,就总体而言,推行私有化的国家都希望通过这场运动来促进自由市场经 济发展,激发企业的活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但除此以外,其它一些非经济的因素 也在影响或左右着这场私有化运动。由于私有化的历史起点、发起动因、现实环境殊异,导 致私有化的收效和代价大不相同,其中积累的经验和留下的教训都值得深入思考。 英国的国有化进程 19 世纪,当英国发展为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时候,也成为世界自由经济的先驱。英国政 府私有工商业一贯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除了像邮政这类传统部门外,很少有国家运营的企 业,私有经济在英国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但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发生了变 化。由于战时的特殊环境迫使政府接管了一些与战争相关的产业,并发挥了政府统一管理、 集中应对的优势,于是战后便有许多人提议加大私人产业国有化的力度。工党在 1918 年章 程中宣布了实现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公有制使命。它认为,私有资本是政治经济权力的重要 资源,而这个权力应当控制在民选政府手中,从而避免国民的政府被少数大的私人企业所操 纵。工党还相信,政府的经济计划和经济调控能够刺激经济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为英国 公民创造更优越的生存条件,并且它把国有化看作英国通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还有 的国有化支持者认为,国有经济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商品和更便宜的服务,而作为公共 利益捍卫者的国有经济部门的雇员会比他们在私有经济部门的同行更有上进心和创造力,并 且,国有化可以增进财富的平均分配,保障困难企业的岗位等等。于是在 20 年代至 30 年代, 英国建立起了几家著名的国有公司,如英国广播公司,中央电力委员会、伦敦客运董事会和 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等。但从总体规模上看,这一时期国有部门的建立还相当有限,直到 1945 年工党上台执政,才拉开了大规模国有化的序幕。 根据第一个国有化法案的条文,政府首先把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接着对民航、煤炭工 业、电缆和电子工业、铁路、电力生产等相继国有化,到 1979 年,国有产业几乎在经济领 域的各个门类都建立起来了,触及到每个英国人的生活。据统计,公共部门的产业占到经济 领域整个投资的 14%,国内生产总值 10%,就业的8 %,国有经济垄断了通讯、 能源、造 船、钢铁及运输等部门。虽然仍有 90 %的经济活动在国有经济部门之外进行,但英国国有 企业在能源、交通、通讯等重要经济部门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承担大量非盈利性的 社会劳务活动,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 原载《俄罗斯研究》1999 年第 4 期。 然而,二战后的英国经济持续低迷,工党未能将其带出发展的困境,尤其是国有经济部 门经营状况一直疲软乏力,致使公众对国有化政策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历史的对照显示出, 国有经济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升明显高于零售价格的上涨指数;1970 年至 1983 年间, 在国有产业部门中,每个工人的雇佣成本的上涨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生产力方面却 没有相应的提高。例如在国有化的天然气产业中,每个雇工的雇佣成本上涨率高出全国水平 38 个百分点,而电力和通讯产业这个数字为 18%。(注: Alan Miller,Ideolo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