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齐治平:遵守道德规范 炼高尚品格.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齐治平:遵守道德规范 炼高尚品格.pdf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齐治平:遵守道德规范 炼高尚品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修 齐 治 平 社会公德 平 天 下 道德是一种体现 职业道德 治业 并实现正义原则,规 范人的价值观念和行 家庭美德 齐 家 为的精神力量。 个人品德 修 身 社会公德 什么是公共生活 人不是独居动物,具有超血缘的交往、合作本能。一旦超出私人和血缘家庭的 活动范围,人类便必然结成一种超血缘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的生活,我们称 其为“公共生活”(也可以称之为广义上的“政治生活”)。 私密性、封闭性 透明性、开放性 私人生活 VS 公共生活 社会公德 什么是公共生活 公与私的对立在空间上的体现 社会公德 什么是公共生活 公与私的对立在观念上的体现 以私害公,非忠也。—— 《左传 ·文公六年》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诗经·豳风·七月》 自环者为之私,背私为之公。—— 《韩非子 ·五蠹》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的变迁 熟人 半熟人 弱熟人 陌生人 社会 社会 社会 社会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的变迁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 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感觉。这感觉是无数 次的小摩擦里陶冶出来的结果。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由于农耕社会安土重迁的特征,以及交通条件的限制,人们世 世代代居住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形成亲密的“圈子”。人与 人之间不是亲人,就是熟人,因此,冷冰冰的“经济人”思维很难 在温情脉脉的社会网中展开。利益关系经常与充满感性的面子、人 情、礼俗交织在一起。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的变迁 在当代世界,我们的健康、生活以及财富,受到我们从未而 且也永远不会谋面的人的支配。我们打开包装和罐子吃下陌生人 在遥远的地方制造和加工的食品;我们不知道这些加工者的名字 或者他们的任何情况。 ——劳伦斯·弗里德曼 《美国法律史》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和商品随着资本的流转而四处流动, 人与人之间的公共空间变得无比巨大、复杂而充满理性计算,呈现 出与熟人社会截然不同的面貌。越来越多的国家,从熟人社会转向 陌生人社会。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的变迁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的变迁 不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是公共生活的体现都有如下四 个特点,但是在现代社会,这四个特点体现得尤其明显。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的变迁 1.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大、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网络使公共生活进一 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2.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公共活动涉及的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活动,因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