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张丽辉.docVIP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张丽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张丽辉.doc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教研室 张丽辉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感受作者面对逆境时的复杂心境,学习他乐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的意境,感悟作者复杂的情怀。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小组合作,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苏诗导入,了解作者及背景,激发兴趣 1.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时,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我们在中秋佳节仰望皎皎明月时,会禁不住深情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说起庐山,我们会这样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起西湖,我们会这样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生活中遇到挫折了,我们会这样安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如果我们老了,不再年轻了,我们仍然会激励自己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同学们,这些文字,这些名句,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感,美丽着我们的人生。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苏轼) 2.苏轼何许人也让我们走进苏轼,了解苏轼。(出示苏轼图像)齐读。 (投影:苏轼简介) 3.我相信此时此刻我们的脑海里一定蹦出了这样一些字眼儿:比如了不起,伟大,杰出、卓越……可是你们知道吗?苏轼的一生也是非常不幸的,屡遭贬谪,历经坎坷。身处逆境、困境的他……(出示投影 写作背景)。让我们一同走进他“闲着”的日子——《记承天寺夜游》。(出示投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请注意字音和节奏。(出示投影) 2.指名朗读,并对其他同学提出听读要求。学生评价。(只让一生读) 提示:字音读得准吗?节奏把握得好吗?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在学生发现朗读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朗读古文不仅要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还要能理解课文的意思。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文下注释,弄清课文大意,找出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出示投影) 5.下面请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吧。哪位同学代表小组翻译课文呢?机会多多,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 点拨:古文和现代汉语在语序上时有不同,需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倒装的成分调前来。 评价:几个组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还有不少挑战在等待大家哦,继续努力。 (投影:比一比) 6.我们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有味道,一定能更好地理解东坡先生的心境。 三、精读课文,细析悟情 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近苏轼,与苏轼对话。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看哪个小组学习效果最佳。(投影出示)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找张怀民? 3.作者见到了怎样的夜景?(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 这样的句子表达。 4.面对所见夜景,苏轼生发了怎样的感慨?(用原文回答)你是如何理解他的这种感慨的? (1)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2)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一)明事件 1.在寂寞、无聊的夜晚,本无事可做,猛然觉察到月色的美丽,终于找到了一件令自己高兴的事来做,什么事呀?(“夜游”) 2.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 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 ;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 师:原因有三:一是,大家说的经历相同——被贬,同是天涯沦落人。 二是,我们可能都有这样这样的经历和体会,一份喜悦和美好总想着与人分享,这个与我们分享的人一定是我们的(知音),所以苏轼要找的张怀民一定的知心的朋友,课文中的那个词句看出(“遂”“亦”“相与”)我们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想像苏轼敲开承天寺的门,苏轼仰头望月,怀民也仰头望月,然后二人相视而笑,甚至牵手步于中庭的情景。三是,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怕受牵连,与下面的“闲人”相应。 (二)赏月景 苏轼在夜游时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啊?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 ” 的句式回答。 1.小组展示。 2.请看这样两个句子,(生齐读)(投影:品一品),体会出比喻的妙处。 小结:此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