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综练习答案01-10.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专题综练习答案01-10

文言文专题综合练习 答案与讲析 文言文本阅读大纲 借助有效手段读懂:注释;文体特征;作者;个性积累;第六、七题 有段落意识 有事件意识 关注5、6、7题答题技巧方法 文言翻译技巧方法 文本阅读流程的个性 丰乐亭记 1. C (A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B考查。D动词,命名。) 2. D(A前者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后者取独。B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据”。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3. C(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4. (1)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3分,每句1分。第一句应译出“疏”,第二句应译出“以为”,第三句译文应体现“往游其间”句式特点) (2)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3分,每句1分。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译出“乐生送死”) (3)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3分,译出判断句式1分,译出“所以”、“安”、各1分) 待漏院记 8.A(相,辅佐) 9.B(④“无毁无誉,旅进旅退”是说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⑥“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是说营私弄权,混淆皇上视听) 10.D(A“只要……就……”的说法绝对;B作者撰写此文时为石理寺小官吏,希望能把此文记录在待漏院壁上,作者并未任宰相;C主要是心理描写) 11.⑴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早起晚睡来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是”、“独”、“事”、“然”各1分,句意1分) ⑵万民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他们平安;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园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泰”、“附”、“来”、“弭”、“辟”各1分) 有的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怎样斥逐仇敌;有旧恩未报,考虑怎样使恩人荣华富贵。考虑着金钱美女,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权势,我便考虑如何提拔他们;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考虑怎样贬谪他们。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便考虑怎样用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他为私事思绪纷乱,强自坐着假睡。宫门开了,金殿上龙目四顾,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远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难道可以不谨慎以待吗?还有一种宰相,他们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时进时退,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石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写此文,希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 凌虚台记 1.D。断墙。 2.D。前者相当于“而”递进连词,译为“以至或而且”后者介词,引出“此台”可以不译。A。都是介词译为“在”;B都是介词译为“对”;C都是介词译为“比”。 3.B。古今义都是: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A。古义:佐吏。今义:①投身到(事业中去);②(按某种办法)处理。C.古义:模糊的样子;今义:似平、好象。D.古义:恍恍惚惚;今义:形容忽然醒悟。 4.D.作者没有说出“足恃者”是什么。 5.(1)陈公看到露出在丛林上面的山峰,一座接一座,就象行人在墙外行走,只看见他头顶上的发髻一般。 (2)(这里)从前是荒草田野,是霜露遮盖的地方,是狐狸毒蛇逃窜藏身的场所;当这个时候,哪里知道现在会有凌虚台呢? (3)台尚且不能够依靠牢固来长久地存在,又何况人事的得失,一会儿来了又一会儿去了的呢? 苏轼回答陈公说:“事物的衰废与兴盛,成功与毁坏,是不能够预先知道的。这里从前是荒苹田野,是霜露遮盖的地方,是狐狸毒蛇进窜藏身的场所;当这个时候,哪里知道现在会有凌虚台呢?襄废与兴盛,成功与毁坏,互相循环以至没有穷尽,那么今天的凌虚台将来再变成荒草田野,也是不能预料的呢!我曾经试着跟您登台眺望;它的东面是秦穆公的祈年宫和橐泉宫;它的南面是汉武帝的长杨宫和五柞宫;它的北面是隋朝的仁寿宫即唐朝的九成宫。推想它们当时的兴盛,规模的宏伟,形式的奇荚,建筑的坚固不可动摇,难道只比凌虚台强过百倍吗?可是几代之后,想要寻找它们的依稀相似的痕迹,连破瓦断墙也没有再存在的了,早巳变成种植禾黍的田地和荆棘丛生的荒野了,何况是这个台呢?台尚且不能够领先并长久地存在,又何况人事的得失,一会儿来了又一会儿去了的呢?有些人想靠修筑楼台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