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ocVIP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摘 要】 文章以我国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2―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对现行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行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实施有效制约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强度却有所增加,说明现行会计准则客观上扩大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关键词】 现行会计准则; 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琼斯模型   一、引言   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我国财政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1998年,财政部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应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以及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在原来四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加上原来的四项减值准备,共有八项减值准备,简称“八项计提”,表1列示了我国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从以往的实践来看,资产减值政策对客观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随着计提减值资产范围的扩大,资产减值逐渐成为了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   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理论上大大缩小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自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国内大部分学者对其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许多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方面有显著效用的结论。但是他们所采用的大多数为现行准则实施后前几年的数据,我们知道,新政策效用性的显现所需时间较长,所以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前几年的数据能否真实反映准则的效用,是值得怀疑的。   到目前为止,现行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已经实施了六个会计年度,究竟现行会计准则是否在遏制企业盈余管理方面达到了其预期的目的以及是否减少了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是本文所研究的内容。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初盈余管理在西方会计界提出以来,盈余管理就一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Zucca和Campell(1992)研究了1978年至1983年之间67家公司的77次减值,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减值成为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Hflin和Warfield(1997)研究了1985年至1991年之间宣告资产减值的588家公司并与配比的同行公司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公司为了粉饰利润存在递延资产减值的行为。Teoh,Wong&Rao(1998)检验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发行前后的折旧和坏账准备政策,发现与非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公司相比,这些公司存在发行股票及以后年度通过折旧和坏账政策调整盈余的倾向。Mcnichds(1988)、Wilson(1988)研究发现,当企业濒临亏损或者利润较高时,管理当局存在通过资产减值平滑利润的现象。   西方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采用估计操纵性应计利润来检验选定样本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度量盈余管理的模型都旨在从总应计利润中分离出可操纵应计利润来实现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检测。1991年Jones基于(Healy1985)及(DeAngelo 1986))的模型,把总应计利润分为操纵性的和非操纵性的两种,并提出了时间序列模型即Jones模型,侦测盈余管理的现象。Dechow、Sloan和Sweeney(1995)在Jone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Jones模型。陆建桥(1999)综合研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了扩展琼斯模型,此模型经检验是检测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效果较为显著的模型。本文研究盈余管理测算可操纵应计利润所采用的就是扩展Jones模型。   (二)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绝大部分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常用手段以及如何有效防治,直到1999年陆建桥在其发表的《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第一次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他发现亏损上市公司存在操纵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廖理(2004)对国内外学者测算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以及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Jones模型对可操纵应计利润的计算效果较为显著。欧阳令南(2008)在盈余管理研究模型的有效性以及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他认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虽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显著相关,但是其作用很小。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