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体系构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知识体系构建

初中化学知识体系构建   1 初中化学知识构建的思路   按照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依据课本的知识体系,将初中化学知识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探究、化学计算及应用,每一部分又由几个专题组成。在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构建的过程中,知识线和方法线始终贯穿于其中,按照它们在知识构建中的不同地位,可以将初中化学知识构建方式分为两大类。   1.1 知识线为明线,方法线为暗线   这一类建构方式在“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两部分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以“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中的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为例,这一专题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性质和变化。性质方面需要学生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方面需要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其中,化学变化的3种表示方法(图示法、文字表达式法和化学方程式表示法)以及化学反应的4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另外,还需要学生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及中和反应等几种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也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两大规律。然而,如果只是将知识简单地罗列,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比较和归纳,从中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一定的方法,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课本上是这样定义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两个定义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它们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而掌握它们的判断依据。掌握了它们的判断依据,学生就能够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变化进行分类,从而也就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   1.2 方法线为明线,知识线为暗线   这一类建构方式在“化学实验与探究”和“化学计算及应用”两部分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以“化学实验与探究”中的专题“气体的制取、检验、净化”为例,这一专题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比如对常见的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检验的方法;制取气体时对反应原理和反应发生装置的选择需考虑的因素;干燥气体时对碱性、中性、酸性干燥剂的选择方法;等等。然而,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做铺垫,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比如知道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熄灭,但是如果学生对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够了解的话,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氧气的检验方法了。   2 初中化学知识建构的必要性   2.1 化学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共分上下两册,其中上册包含6个单元,下册包含5个单元。另外通过对初三初四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92%的学生认为化学课很有趣,也很容易懂,但知识点太多,课上学得虽然容易,但课后忘得也特别快。因此,对于庞杂的化学知识,如果不加以整合,找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就很难进行有效地学习。所以只有经过科学地编码,把化学知识进行整体建构,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译码,形成头脑里的认知结构,才会进行真正有效的学习。例如对氧气、二氧化碳的教学,可以根据“制备――性质――用途”这一线索进行知识的组织。只有提供具有内在联系的结构化知识,才不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机械地死记硬背。   2.2 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时,还系统地学习课程标准、建构主义等相关的理论。通过知识的建构,使教师在学科知识得以强化的同时,理论知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3 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远比直接传授给他们知识要更好,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学习能力,从其构成和实质来看,它是学科知识、技能、策略经过内化和概括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认知结构。因此,建构合理的化学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专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对于氧气,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其物理性质决定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制取原理略,反应物的状态分别为液态和固态,决定了制取氧气采用固态和液态不需要加热的反应装置。而对于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其物理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略,反应物的状态分别为液态和固态,也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