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瑶里骨子里的那春天.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瑶里骨子里的那春天   尽管离开瑶里已经好多年,可无数次都会在梦中回到那个古色古香的小镇。   梦中的我,总是沿着瑶河慢慢行走,听着码头船夫的吆喝,闻着清幽的茶香,在天青色的烟雨里寻找着什么。   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里洗尽了千年的铅华却仍拥有如此的从容,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里恪守着一种传统却也这样包容。   于是,我在寻找,寻找瑶里骨子里的那份神韵和情愁。   瑶里古名窑里,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与婺源县比邻,北与安徽省接壤,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称。瑶里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自唐朝中期以来便有“家家窑火,户户陶埏”之说,是一处瓷业贸易繁华的集镇。直到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明清以来,由于高岭土应用在制瓷上,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瑶里的制瓷业衰落,茶叶便慢慢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瑶河每一个清晨都是从瑶河边那“砰砰砰”的棒槌声开始的。如盖的樟树下,清亮的麻石上,浣衣的村妇们捋起衣袖,露出洁白的手臂,她们一只手翻动着衣服,一只手拿着棒槌有节奏地敲打着。“砰砰砰”的声音富有韵律地在瑶河边回响,在清晨的山里显得格外动听。   古老的徽派民居倒映在河水里,淡淡的阳光从云雾中洒下一缕在河面上,河里的水草左右摇曳,瑶河的晨景就如一幅疏密有致的工笔画。   当然,这幅工笔画中还会有河上的一张竹筏和一个撑筏的人。在瑶河上,这个单从外表很难辨别出年龄的人,正是最醒目的一道风景。每天早晨,当瑶河边的棒槌声响起的时候,他都会解开岸边的竹筏,从瑶河的上游往下游划去。他站在竹筏上,挺直腰板,眼睛尽可能敏锐地扫视着河面,寻找他的目标――那些漂浮在河上的杂物。他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端头有一个网兜,这是他用来捞杂物的工具。他一手撑筏,一手持竹竿,到了垃圾前,网兜伸过去,兜住垃圾,再一反手,垃圾就到了竹筏上的垃圾筐里,手再一转,网兜又转到河里去了。他的动作干净利落,甚至是有着相当高的水准。偶尔,竹筏到了河边,他也会把河岸上能兜起的垃圾带走。   他在河上捞垃圾已经有好几年了,下雨天也不例外。每当站在竹筏上的时候,他的神情就变得极为专注,似乎河两边的一切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他的世界只有这条河。而这时,他还会用一种喜悦和满足的心情去看一下水底大群大群红的、青的鱼,大的肥硕,小的灵巧,却一律地悠闲、不怕人。鱼儿在竹筏下钻来钻去,绕着网兜打转,追逐着河里的菜叶和饭粒,围着那些洗衣服的女人们嬉戏,偶尔还会有那么一尾小鱼在那些衣服下穿梭而过。   瑶河是不许捕鱼的。这些年,鱼儿就像人们的老朋友一样,在人们祖祖辈辈生长的瑶河边悠闲地游着。瑶河禁渔的历史也许最晚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后期。当地的博物馆里,有一块立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碑,碑上刻着“养生”两个字。有意思的是碑上说的是禁渔,却又不直接刻上“禁渔”二字,而是直接点出了“禁渔”的目的是“养生”,还明确规定,如果有人违反了,“依禁约处罚,决不徇情”。碑上的文字很简单,简单到甚至路人会忽略它的存在,但这些简单的文字后面其实是瑶里人遵循的习俗,这个习俗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   瑶里有着上千年的点火烧窑史。过度采矿伐木、烧窑制陶,导致地陷山塌,水土流失,曾给瑶里带来几乎是毁灭性的灾难。早在七百年前,这里就立下了“伐树杀头”的禁约。今天瑶里数十亩的汪胡原始森林,据说有六百多种木本植物,其中受保护的珍贵植物如红豆杉、香榧、楠木、银杏有二十几种,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古代的瑶里人用他们的方式在追寻着“天人合一”的境界,重视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今,他们的后代很好地将这种想法继承了下来。瑶里的路边也立有现代气息的标识牌,有的写着“保护生态,爱我家园,禁渔禁猎”,有的写着“为了河水清洁和环境美化,根据民意,立牌禁渔。”一种习俗之所以能被人们奉行了至少百年,是因为它能规划出一种良好的秩序,让人们的生活处于较为舒服的状态,因而被人们理解和认可。   当瑶河边的棒槌声响起的时候,瑶河边的一条青石巷里,清新的茶香慢慢舒展开来,萦绕,久久不散。我沿着木头台阶一步一步向南山瀑布进发。这台阶一面是沿山坡依地势而建,一面是在悬崖峭壁上用很粗的竹子搭起一些支架,就像是做房子搭的那些脚手架,走在上面直晃悠的。经过一番艰苦跋涉之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幅平静、悠闲、开阔的农家画面:用青石砌成的农家小院、刚刚收割完稻谷的稻田、远处薄雾笼罩的青山和路旁盛开的茶花。   瑶里的茶叶历史悠久。瑶里接黄山之灵气,常年雾雨弥漫,气候也适合茶叶生长。据说早在唐朝的时候当地的茶叶便有了名气,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里的“浮梁”指的便是瑶里一带。宋朝和明朝的时候,瑶里的茶叶还被列为皇家贡品。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瑶里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在徽商的马铃声中销往全国各地。镇上的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