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医资料金匮要略“湿病”浅识.docVIP

1959年中医资料金匮要略“湿病”浅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59年中医资料金匮要略“湿病”浅识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金匮要略“湿病”浅识   “湿”是六淫之一,它是一种弥漫性的、重浊的水气,这种水气覊留人体,呈现出痛、重等症状,即名“湿病”。所以它既是邪名,又是病名,以邪名病的开始,早见于内经,如六元正纪大论曰:“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说明空气中的湿气增大,人就要病湿,前一个湿字是邪,后一个湿字便是病名。   金匮这篇湿病,不仅病名来自内经,即其感受情况、症状、病理以及治疗、护理等,也都从内经发展而来、如太阴阳明篇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感受情况)长刺节论曰:“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症状,诊断)调经论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病理)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禁湿地濡衣。”(治疗、护理)金匮要略的湿病,便是从这些经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发挥,具体应用到临床。   通常致人于病的湿,从来路有内外两种,所谓内湿、乃山脾、肾之阳不充,三焦气不利,以致水谷之湿内蕴。若是外湿,则包括雾、露、雨、水、地气上升,地卑湿聚,均为湿的致病来路。按后世三因学说分类,前者为内伤杂病,后者却属六淫外感。   金匮是记述杂病的书籍,但湿病篇却以论外感之湿为主,且同篇的痉、暍,痉为风病,暍为暑病,看来同属六淫为病,为此有人提出本篇应列入伤寒论,此说似亦有理,但湿病虽属外感,而与杂病关联亦颇重要,如历节病、脚气病、黄汗、黄疸、肾著等,都属湿邪为病,因此仲景除在伤寒论太阳篇作了论述以外,更将湿病列于金匮前茅,揆其意葢欲使治杂病者,毋忘六淫,同时为金匮以下各篇打下有关湿病的基础,以便从源到流地认识疾病。    一、湿病的形成   根据金匮要略记载,在第一篇经络脏腑第十三节,首先按内经“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的经文,史明确补出“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雾伤于上,湿伤于下”,意谓湿邪的从外侵入,尚有轻重清浊之分,轻清者上受,重浊者下受,较之内经所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补述了倘使人的汗液不出,停在肌表,亦可病湿,如湿病篇第二十一节曰:“此名风湿,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盖汗出则腠理开疎,当风则汗孔时塞,长期受冷,则肌肉坚紧,皆使汗不易泄,而留湿为病。以上是谈的外湿致病。但祖国医学一般多重视内因,见内经五癃津液别篇:“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与膀胱则为溺与气。”则知一般虽风寒外束,而不病湿,病湿者,势必致病之先,或感邪之后,对调节体内水分的功能有了减弱,妨害了湿的转化,而后才得病湿,故尤在泾也认为“中湿者,必先有内湿而后感外湿,故其人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由是气化不速,而湿浸于外,内外合邪……”这就说明湿病的形成,无论感之于外,生之于内、皆是由于排除与运转功能失职而形成的。    二、湿病的脉证   单纯湿病,是没有外感——发热恶寒症状的,如五脏风寒积聚篇的肾著病以及中风历节篇的脚气病,是由久浸湿衣及常居湿地从皮肤侵入,由于湿为寒水之气,则见证仅有冷重或疼痛与肿大,并无发热恶寒等症状。惟因湿邪常与风寒之邪相兼互见,故金匮要略对湿病的叙述分“寒湿”与“风湿”两类。   “寒湿”的脉证:湿病篇开始即将寒湿脉证,作了一个概括地记述。原文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中湿,亦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此系寒湿之邪外中太阳之表,其症状有类太阳伤寒病(发热恶寒无汗),所异者,关节疼痛较伤寒为甚,且脉不浮紧而沉细,并显著看到体内水湿不能正常运化,而有“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等见证。   若是“风湿”,则以“疼痛如掣”、“日晡发热加剧”、“脉浮”、“自汗”(或无汗)等见证为别。   究其所以产生这些症状的理由,以湿为有形重滞之邪,与寒相合,即内经所谓“寒湿之中人也,肌肤坚紧,营血泣,卫气去”之理,盖营血被寒凝湿阻,卫气被寒而不能周流,因此疼痛著而不移,脉显沉细;若是风湿,因风性浮动,所以发热高低有时,疼痛缓急不定,而脉象见浮。   由此可知,湿邪在表,不论“风湿”“寒湿”,都以发热和疼痛(重)为必见之证。其疼痛和发热的休作与否,正说明其合风合寒的不同,再者篇中又有“一身尽疼”与“骨节疼烦”等的不同,正标志着邪留的部位一湿在肌肉则一身尽疼,在关节则骨节疼烦。   如若湿邪影响体内运化机能显著时,则水不走前阴,而流入大肠,故见“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等见证。    三、湿病的辨证论治   上面已谈,湿病总的成

文档评论(0)

book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