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思考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可以加速人才的培养。企业通过合作可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首先阐述校企合作的内涵,之后指出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一、高等教育中的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含义   高等教育中的高校与企业合作,是以顺应社会及市场需求为基础,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订单式培养、建立专家库、创建企业实习基地、三联办学等模式。所谓“三联”办学模式,即除高校与企业,还应与园区相关联。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讲,与行业或园区的联合,可以使校企合作形成一定规模。而其中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可以加速人才的培养。对劳动者而言,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同等重要。而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接触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脱离,其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必然受到影响。而校企结合,可以使理论基础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加快人才培养速度。而脱离实践的课堂理论教学,容易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从而难以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另一方面,在合作中,学校与企业亦相互影响。通过合作,接触到实践中的种种问题,会促使学校进行科研创新和知识更新。而企业通过合作可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校企合作的形式   订单式培养。企业与学校达成协议,由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需求,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方面提供师资力量,企业提供实践所需的设备以及资金。顺利毕业的学生直接由企业安排就业岗位。订单式培养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大大加强。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下,由于学习更有针对性,企业与学生签订协议,若毕业生符合一定标准,企业直接录用。如此使得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对稳定。   建立专家库。学校与企业在某个相关领域合作中,聘请相关企业中的专家组成专家库,参与相关领域的咨询与研讨。并给予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毕业生就业后的信息,使学校能够不断改进教学计划、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如此可以改变仅仅是学校提供师资力量到企业的合作方式。企业也应发挥自身特长,提供培训师资融入联合培养中去。这样也将影响学校的培养方式,使企业培训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建立企业实习基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学校在企业中建立生产性实习基地,并提供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企业为实习学生提供生产性岗位。这样可以形成集中培养的模式,有利于分批集中培训,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利用好双方资源。企业方面也可以让员工进入实习基地进行集中培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责模糊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去约束。双方的职责模糊不清,即便签订协议往往也难以长期顺利地执行下去。尽管很多高校与企业已经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但往往仅是形式上的。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许多细节问题上缺少校企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如果遇到矛盾难以达成一致。   (二)企业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的就业大环境并不均衡。总体上讲,毕业生供给大于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在人才选择上有一定余地。这便造成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没有校方积极的状况。而学校为了保障就业率,非常愿意加强合作。这便形成了校企双方积极性不对等的状况,可能会给双方达成协议以及将来续签协议带来一定障碍。   (三)单方面毁约   企业与学生在就业中的双向选择,给最终就业结果带来变数。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与学校达成协议是在培养开始之前,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接收是开始就确定的。此时学生也希望进入相应企业。但随着几年的学习,学生的想法可能会改变,试图寻找其他企业,或者直接被其他单位选中,从而毁约。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拒绝接收学生,给学生造成损失。在单方面毁约的问题上,学校处于尴尬境地。   (四)多方利益冲突   校企合作可能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除学校和企业外,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科技园区等都会牵涉其中。不同主体的考虑角度不同便会造成利益上的矛盾冲突。从学校角度讲,希望通过合作提高学校声誉,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企业角度讲,希望通过合作获得更好的人才、更好的培训,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从学生角度讲,希望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的岗位。这些不同诉求汇集到一起时,往往会给合作带来许多问题。   (五)政策保障缺乏   和发达国家比,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校企合作环节缺少政策法规方面的约束。目前的校企合作行为仅仅是由学校与企业的利益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