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评估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色建筑设计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 (公共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星级: 二〇一〇年六月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 4.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 录 一、 评价标准 1 二、 自评总述 2 三、 自评内容 3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20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4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9 5.5 室内环境质量 73 5.6运营管理 90 四、附录 I 附录一 节能计算报告要求 I 附录二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 附录三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II 附录四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 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应满足标准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划分按表1确定。 表1 绿色建筑设计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等级 一般项(共43项) 优选项数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运营管理 共6项 共10项 共6项 共8项 共6项 共7项 共14项 ★ 3 4 3 3 3 1 0 ★★ 4 6 4 3 4 2 5 ★★★ 5 8 5 4 5 2 8 自评总述 经自评估,本项目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 星级的标准。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情况见表2: 表2 项目设计阶段达标情况 一般项(共43项) 优选项数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运营管理 共6项 共10项 共6项 共8项 共6项 共7项 共14项 应达标 达标 不达标 不参评 自评内容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名称 类别 编号 标准条文 达标判定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地形地貌、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 5.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滑坡、地裂缝、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 5.1.3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 5.1.4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5.1.5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土流失、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等。 — 一般项 5.1.6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 □ 5.1.7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 5.1.8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 5.1.9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 5.1.10 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 5.1.1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 优选项 5.1.12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 5.1.13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 □ 5.1.14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 □ 控制项 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评价要点: 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 □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 、□以上皆无 简要说明场地地形或资源概况(100字以内)。 若含有上款所列资源或地形,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200字以内)。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1、环评报告书(表); 2、场地地形图; 3、项目立项书; 4、相关证明文件(由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出具)、相关处理方案等。 要求: 1、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 2、如场地内有以上资源或地形,应包括相应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 实际提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