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灸法疗法概述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学灸法疗法概述ppt课件

灸法疗法概述 第一节 灸法概述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在穴位上烧灼、熏熨,借其温热刺激与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灸材:艾绒或其他药物(如硫磺) 第一节 灸法概述 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根据艾灸的作用特点,其适应范围以寒证、虚证、阴证为主,对慢性病、阳虚尤为适宜,某些热证、实证也可酌情施灸。下面将灸法的治疗作用与适应范围归纳如下。 - 1.疏风解表 温中散寒 - 2.温经通络 活血止痛 - 3.壮阳益气 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 - 4.消瘀散结 拔毒泄热 - 5.防病保健 益气延寿 第一节 灸法概述 (一)体位选择 卧位或坐位,要求平正舒适,有利于准确选穴与艾炷的安放,顺利施灸。 (二)施灸顺序 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先少后多。但不可拘泥,应酌情灵活掌握,如治气虚下陷之脱肛,可先灸长强收肛,后灸百会举陷。 (三)部位禁忌 1.颜面五官、阴部、关节附近、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化脓灸。 2.乳头、心脏虚里处、睾丸不宜灸。 3.妊娠期妇女不宜灸下腹部、腰骶部。 4.文献记载中的禁灸穴慎灸。 第一节 灸法概述 (四)病情禁忌 1.阴热内热证、外感热证、脉象数疾者禁灸。 2.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禁灸。 △关于热证可否用灸的争论: 关于热证可否用灸,学术界有两种不同观点。张仲景、张景岳等医家认为热证禁灸,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引述了很多热证用灸出现的变证、坏证及不良反应。孙思邈、刘河间、朱丹溪等医家认为热证可灸。现代的周楣声、魏稼等针灸专家认为热证可灸,周楣声还把灸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效果显著。我们认为,热证用灸宜慎重,如出现因热证用灸后的不良反应时应停止使用。 第一节 灸法概述 (五)烫伤防治 施灸时,应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烫伤皮肤,烧坏衣物。灸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节(悬起灸、温针灸)。灸后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嘱患者不要擦破;出现大水泡者,可用消毒针穿破放水,涂龙胆紫。 (六)晕灸防治 在灸治过程中,晕灸者极为罕见。但是,一旦灸量太大,火力过猛,施灸环境又不通风,或者病人对灸法对于敏感时,可出现晕灸,按晕针处理方法急救。 此外,施灸环境要注意通风,空气清新,防止烟雾过浓,污染空气。 第二节 温和灸 1.概念: 温和灸属于艾卷灸之悬起灸的一种。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寸左右距离,使患者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方法。 2.操作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第二节 温和灸 3.适应证: 1)、流感、哮喘(热性哮喘和对艾草过敏的患者除外)、咳嗽、支气管炎等。 2)、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偏头痛、肩周炎、肘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各种腰腿痛和关节痛、外伤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等。 3)、骨折复位后和急性扭伤治疗及恢复期。 4)、妇女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宫冷、带下、痛经、恶露不止、崩漏、子宫下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乳腺肿瘤等。 5)、胃痛、胃下垂、脂肪肝、肝炎、肾炎、各种肠炎等。 第二节 温和灸 3.适应证: 6)、中气不足及妇女更年期引起的颜面早衰、浑身无力、精神倦怠、自汗盗汗、 失眠多梦、早泄、尿频、脱肛、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等。 7)、贫血、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等。 8)、对早、中期癌症有明显的止痛消炎作用,并可增加食欲、提高免疫功能; 9)、减肥:腰腹肥胖者每日温灸腰腹部1-2次,连续几周后即可收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10)、艾灸法大补上、中、下丹田之气,自古为养生要术。无病者常灸之可气血充盈、身强体健、延缓衰老。 第二节 温和灸 4.注意事项: 1).对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应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测知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2).灸治时,应注意艾条与皮肤之间既要保持一定距离。又要达到足够的热力。特别要注意不同病证与患者之间的差异。 3).不宜用于急重病证或慢性病证的急性发作期。 第二节 温和灸 5.禁忌证: 1).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2).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过劳、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伤寒者。 3).某些传染病(猩红热、麻疹、丹毒、传染性皮肤病者),白候、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