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法律风险和防控实务.pptx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任务五 违反招标投标法规的法律责任;目 录;一、招标概述;二、招标阶段法律风险防控;1、招标条件不具备的风险;2、招标形式不合法的风险;2、招标形式不合法的风险;3、排斥或限制潜在投标人的风险;3、排斥或限制潜在投标人的风险;资格要求;4、招标文件编制、修改、发出的风险; 招投标程序中的时间要求 投标文件准备时间:招标文件发出到投标截止不得少于20日(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中对大型设备或成套设备不得少于50日) 招标文件及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时间:从文件发出之日起不少于5个工作日(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为20日) 招标文件修改时间:投标截止日15天前进行 投标有效期:法律无明确规定,通常为60天、90天、120天 确定中标人时间:投标有效期满前30个工作日 签署合同时间: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 退还投标保证金时间:签约后5个工作日内 民营企业招标可以不必严格按照上述时间要求,但是留足时间可以给潜在投标人更充分的时间去准备投标,使竞争更充分,成本最优。;5、资格预审和项目踏勘中的风险;6、擅自终止招标的风险;7、招标单位人员泄露保密信息的风险;风险防控: 制定招标过程中保密信息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保密意识和素质; 加强对保密信息的管理,控制涉密人员范围; 重要招标,对涉密人员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 对违反保密制度的人员予以严肃处理,可能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防控;1、投标人主体不适格、数量不足的风险;风险防控: 招标文件中对有关合格投标人的资格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合格投标人的资格条件不宜过高,通常满足要求即可; 发售标书时发现禁止投标或同时投标的情况,及时作出处理; 邀请招标中,向尽量多的潜在投标人发出邀请,数量一般以5家或以上为宜。 ;2、投标人串标、围标的风险;风险防控: 在招标文件中对不同投标人使用同一单位的资金交纳投标保证金;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人办理投标事宜;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出现非正常一致,或者报价细目呈明显规律性变化;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人员出现同一??;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等情形作出禁止性规定,如果出现则做废标处理; 要求投标人提供工商登记机读信息、公司章程、投标代表的社保参保证明等,防止部分围标情形; 有关单位资质证书、人员资格证明文件等要求投标人在投标时提交原件进行核对; 评标时对于报价细目、字体字号、投标文件所用纸张、墨痕等进行仔细对比,查找串标、围标的蛛丝马迹; 发现串标、围标行为后,对有关投标人做投标禁入处理,并报有关监管部门。;3、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委托他人投标的风险;风险防控: 要求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必须由其基本账户汇出 严格审查有关人员资质证书、劳动合同、社保凭证等,必要时核对原件 在投标邀请书中明确被邀请的投标人必须自己参加投标,不得委托人和第三人投标 发现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行为后,对有关投标人做投标禁入处理,并报有关监管部门 ;4、投标人低于成本报价或报价畸高的风险;风险防控: 评标时发现投标人有低于成本报价嫌疑的,应要求其予以澄清,如果投标人无法证明报价高于其个别成本的,做废标处理 评标委员会应当根据市场情况设置合理的拦标价,杜绝畸高或畸低的报价。;5、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不符合要求的风险; 5、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不符合要求的风险;6、投标人在投标中弄虚作假的风险;风险防控: 有关单位资质证书、人员资格证明文件、劳动合同等要求投标人在投标时提交原件进行核对; 有关业绩要求填入合同向对方的联系电话,必要时进行电话核实或实地调查; 要求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 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对投标人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投标人弄虚作假行为后,对有关投标人做投标禁入处理,并报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处理。 注: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开标和评标阶段的法律风险防控;1、开标时投标人不足三家的风险;2、评标标准和方法不当的风险;风险表现形式: 有关评标标准和方法未在招标文件中明示; 评标时改变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 评标标准和方法不符合项目实际,或含有倾向或排斥投标人的内容。 不利后果: 评标无效,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评标标准和方法不科学,难以选到合适的中标人,或者不当排除了最佳合作伙伴,同时让招标经手人获得了权力寻租和腐败空间。 ;风险防控: 如果技术标可以固定,单纯的价低者得的招标项目,其本质就是拍卖,可以召开价低者得的拍卖会,锁定最佳合作伙伴。 评标标准和方法依法在招标文件中明示; 评标办法中注意不要含有倾向或排斥投标人的内容; 不使用招标文件中没有的评标标准和方法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