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bpv 压力容器 设计 审核员 培训班PPT 2《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桑如苞.ppt

Cscbpv 压力容器 设计 审核员 培训班PPT 2《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桑如苞.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scbpv 压力容器 设计 审核员 培训班PPT 2《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桑如苞

压力容器设计审批员培训考核班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桑如苞 中国石化工程公司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一、压力容器的构成 经典板壳结构 圆筒—圆柱壳 球形封头 —球壳 壳体 椭圆封头(椭球壳) 以薄膜应力承载 碟封(球冠与环壳) 锥形封头(锥壳)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一、压力容器的构成 圆平板(平盖) 平板 环形板(开孔平盖) 以弯曲应力承载 环(法兰环) 弹性基础圆平板(管板)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1.圆筒 1)应力状况:两向薄膜应力、环向应力为轴向应力的两倍。 2)壁厚计算公式: 符号说明见GB 150。称中径公式:适用范围,K≤1.5,等价于pc≤0.4[σ]tφ 3)公式来由:内压圆筒壁厚计算公式是从圆筒与内压的静力平衡条件得出的。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上述计算公式认为应力是沿圆筒壁厚均匀分布的,它们对薄壁容器是适合的。 但对于具较厚壁厚的圆筒,其环向应力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薄壁内径公式与实际应力存在较大误差。对厚壁圆筒中的应力情况以由弹性力学为基础推导得出的拉美公式较好地反映了其分布。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由拉美公式知: 厚壁筒中存在的三个方向的应力,其中只有轴向应力是沿厚度均匀分布的。环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均是非均匀分布的,且内壁处为最大值。筒壁三向应力中,周向应力最大,内壁处达最大值,外壁处为最小值,内外壁处的应力差值随K= D0 / Di增大而增大。当K=1.5时,由薄壁公式按均匀分布假设计算的环向应力值比按拉美公式计算的圆筒内壁处的最大环向应力要偏低23%,存在较大的计算误差。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由于薄壁公式形式简单,计算方便、适于工程应用。为了 解决厚壁筒时薄壁公式引起的较大误差,由此采取增大 计算内径,以适应增大应力计算值的要求。为此将圆筒 计算内径改为中径,即以(Di+δ)代替Di代入薄壁内径 公式中: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4)公式计算应力的意义:一次总体环向薄膜应力,控制值[σ]。 5)焊接接头系数:指纵缝接头系数。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2.球壳 1)应力状况:各向薄膜应力相等 2)厚度计算式: 称中径公式,适用范围pc≤0.6[σ]等价于K≤1.353 3)公式来由:同圆筒轴向应力作用情况 4)计算应力的意义: 一次总体、薄膜应力(环向、经向)控制值:[σ] 。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2.球壳 5)焊缝接头系数: 指所有拼缝接头系数(纵缝、环缝)。 注意包括球封与圆筒的连接环缝系数。 6)与圆筒的连接结构:见GB 150附录J图J1(d)、(e)、(f)。 连接原则:不能削薄圆筒,局部加厚球壳。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3.椭圆封头 A、内压作用下 1)应力状况 a.薄膜应力 a)标准椭圆封头薄膜应力分布: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经向应力:最大应力在顶点。 环向应力:最大拉应力在顶点,最大压应力在底边。 b) 变形特征:趋圆。 c) 计算对象意义: 拉应力——强度计算 压应力——稳定控制 b.弯曲应力(与圆筒连接) a) 变形协调,形成边界力。 b) 产生二次应力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c.椭圆封头的应力:薄膜应力加弯曲应力。 最大应力的发生部位、方向、组成。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