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白毛女”生活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代“白毛女”生活故事

三代“白毛女”生活故事   “北风那个吹, 雪花那个飘……”,每当这个熟悉的歌声响起,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想到那个经典的舞台形象――白毛女。在特殊的时代里,“白毛女”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40多年过去了,“白毛女”依然活跃在舞台上,还在继续演出第1600场、1700场,2000场,但是那些曾经塑造了经典的演员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她们的生活究竟如何呢?      第一代“白毛女”:跳主角两块巧克力   那时候的《白毛女》是一部革命样板戏,无论是演出的内容,还是演员的工作,处处都透露出它的“革命”。演员工资少,就算每天演出,就算是跳主角,仍然是一视同仁,和普通单位的工人没两样。演员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无论是跳舞,还是结婚,都得听领导的。那个时候,石钟琴和茅慧芳红得程度和现在的章子怡差不多,但是她们什么想法也没有,生完了小孩,继续跳舞。      ???钟琴:儿子不看《白毛女》   石钟琴的“白毛女”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一说到她的名字,大家还是会不自觉地赞叹,“真的是漂亮得不行啊”。现在的石钟琴已经65岁了,听到我们的转达后,她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其实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关系。”   石钟琴第一次跳“白毛女”的时候已经25岁了,如果是今天,像她这个年纪的芭蕾舞演员,都要考虑转行了。“当时,《白毛女》的演出任务很重,第一个演员的身体不太好,所以团里的领导就叫我上。没想到,跳着跳着就成了A角。”1972年,《白毛女》被拍成了电影,还是由石钟琴、茅惠芳担任里面的“白毛女”和“喜儿”。片子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反复放映,从而造成了在荒芜年代里,“白毛女”成为全天下男人心目中的女神。   特殊年代造就了特殊的经典。但是说到团里的演员们,倒真的没有像今天的明星们,那么高傲,那么矫情。“所有演员的工资都是一样的,晚上演出加班费两毛五分。唯一的差别就是,我跳主角的,演出完了发两块巧克力,群众演员是1块巧克力。”当时有很多观众写信来,热情不亚于现在的粉丝们,但是石钟琴根本不看,直接交给组织上。另外,团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演员在32岁之前不可以结婚。      石钟琴在上世纪70年代结婚,隔了多年后,才生了小孩。石钟琴的丈夫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级摄影师张元民。我们很想了解石钟琴的恋爱故事,当年男人们都想追求的“女神”怎么会嫁给摄影师的。但她说得很简单,“和普通人的恋爱没什么两样”,她在跳“白毛女”之前就和丈夫认识了,然后顺理成章得恋爱结婚了。当时的人就是这样纯朴!   生完儿子之后,石钟琴重回舞台,又跳了《天鹅湖》、《雷雨》等名剧,40岁以后才结束演员生涯。退休之后,石钟琴在一所民办的芭蕾舞学校当老师。现在她的生活就是忙忙碌碌,每天和学生们打交道,充实而快乐。最后又回到那个“女神”的话题,石钟琴笑着说:“这算是当时一代人的眼光吧,想想现在,我儿子才不看《白毛女》呢。”      茅惠芳:幸福生活在美国   茅惠芳和石钟琴同是上海舞蹈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她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在当时的环境,算得上是根红苗正的培养对象。1965年,《白毛女》参加“上海之春”的首次演出,她因为饰演“喜儿”的角色脱颖而出。   1979年,茅惠芳与在复旦大学读书的沈维滇结为夫妻,婚后生子。恢复体形后,她又回到团里继续跳了几年,直到1984年,跟着丈夫去美国陪读。因为心中放不下芭蕾,她应聘担任了丈夫所在学校的芭蕾舞系老师,后来还被提升为芭蕾艺术系主任。茅惠芳曾在美国办了自己的舞蹈专场,演《白毛女》,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员,就由丈夫自告奋勇跳了“杨白劳”,这妇唱夫随的一段演出,赢得满堂喝彩。   茅惠芳在美国定居多年,所以很少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前两年,媒体报道了一则“喜儿”茅惠芳状告某作家名誉诉讼案的新闻,一时间成了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原来,在一本名叫《疯狂的上海》的书中,作者写了一篇指名道姓的纪实文学来指向茅慧芳混乱的感情生活。茅惠芳看到后非常气愤,于是提出了状告。最终,“喜儿”再次戏剧性地扬眉吐气洗刷了自己的冤屈。为了打这个官司,茅惠芳特意飞回上海,一方面和当年的老同事们见了面,沟通了感情;另一方面也向喜爱她的观众们做了个交待:她目前的生活,过得很好,很幸福。      第二代“白毛女”:要孩子还是不要孩子   《白毛女》被定义为革命样板戏,所以在文革结束后,它就被冷落了十几年。直到1989年,应加拿大演出商的邀请,上芭到国外进行了第一场复演。老外一直很喜欢这部芭蕾舞剧,他们看不懂剧情,但是很迷恋“喜儿”和“白毛女”的舞台造型,觉得她们的衣服是在西洋芭蕾里看不到的。他们经常会问,“白毛女的头发如此飘逸潇洒,她为什么还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呢?”辛丽丽和汪齐凤是最早的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脚的中国芭蕾舞演员,演出第二代《白毛女》,为这部红色经典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